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10-24 09:08:38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排污权交易制度是近年来我国环境政策一项的改革,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排污权的交易机制并不成熟,也存在一些争议。针对我国的污染现状,结合经济学的观点,对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剖析,并得出排污权交易制度优于传统的环境政策的结论。

关键词: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科斯定理

中图分类号:D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52-02

1 初始排污权分配的研究综述

美国国会(1990)在《清洁空气法》中提出了初始排污权的三类分配方式:免费分配、公开拍卖和标价出售。实践证明,排污权交易在美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美国的基础上,德国、澳大利亚等纷纷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并进行发展。我国也从1988年开始试点排污权许可证制度。从1994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选择了开远、包头、太原、贵阳、平顶山、柳州6个城市开始试点。

庇古(1920)年提出庇古税,也称为排污收费概念,指出可以通过对排污者征税或收费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1960)提出科斯定理,他认为应该采用初始产权界定的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Dales (1968) 提出排污权概念,并将科斯定理运用到水污染量的控制中。

Montgomery(1972)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指出有关排污权交易理论的研究是具有根本性的,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市场的排污权交易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的环境治理政策。同时,研究表明,排污权交易市场能够衡量环境质量的标准。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初始排污权分配问题,则排污权的最终配置将会是成本效率的。Hahn (1989) 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初始排污权分配会影响排污权交易的效率,并指出对于竞争性企业而言,排污权的最终持有量与初始排污权分配量无关。

Tietenberg(1985)等人对排污权交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科鲁尼克(Krupnick)和奥茨(Oates)等人提出了排污补偿系统。在这种系统下,任何厂商在不违背预定空气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可自由地进行排污权交易。诺尔(Noll)等经济学家讨论了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具体问题,并对排污权交易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Stavins(1995)指出,一个完整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应包括:总量控制目标、排污许可、分配机制、市场定义、市场运作、分配与政治性问题、监督与实施、与现行法律制度的整合。Kjell(2001)指出,排污权拍卖是同质多物品拍卖形式的代表,而且采用密封拍卖和标准升钟拍卖的形式。即,拍卖按照价高者得的方式。Cramton和Kerr (2002) 指出, 在没有明显的市场势力的情况下,单价拍卖的效率与维克里拍卖相近, 并得出拍卖方式比免费方式更有优势更加可行的结论。国内关于排污权交易的研究相对较晚。

目前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对国内政策的设计上,并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框架。

2 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学分析

2.1 资源稀缺论

当稀缺资源成为商品时,会比一般商品更具有交换价值。在生产力水平低,且人口少的时候,土地、空气、水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多元价值能够同时体现。它的容量资源十分丰富,无论在资源的价值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又能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因此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材料。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和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环境资源的多元价值开始抵触,稀缺的环境资源难以容纳人类排放的各种污染物。

首先,环境的多元价值难以同时体现,导致了某种环境功能资源产生稀缺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特定环境要素不能同时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开始产生竞争,矛盾和冲突,导致了某些环境功能的稀缺性。其次,环境的净化能力难以满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排放的污染物的净化问题。对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净化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一旦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其能力的极限,环境也将不堪负担,甚至会对人类进行报复。随着资源日益匮乏,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在重视稀缺性的基础上,对环境资源的使用进行商品化,由市场作用对其合理配置。

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非常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染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应将“排污权”作为稀缺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更好的实现它的价值。

2.2 “公有地悲剧”理论

哈丁(Hardin)教授撰写了一篇题为“公有地的悲剧”的论文来阐述人口资源关系等问题。阐明了在“公有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一窝蜂”追求的结果是整体的崩溃。免费使用公共资源,只会导致毁灭。“公有地”还表现为污染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我们从公有地上拿走了什么,而是将化学、放射性和高温的废水排入水体,将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烟雾排放到空气中等。只要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只是独立的、理性的、自由的,我们就被陷进一个“污染自己家园”的怪圈。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是资源环境具有公共财产的特征。共有物品是一种共有的财产资源。正因如此,公有财产资源存在着滥用的问题。在排污权无偿使用的时候,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发展,很少有企业主动引进减少排污的新技术。

2.3 科斯定理

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负外部性。当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人,却没有支付或得到补偿时,就出现了外部性。它包括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称为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称为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性。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不经济性。污染企业以牺牲别人的财产、健康及生命为代价赚取好处,是排污企业施加给社会、居民及其他厂商的不需要补偿的成本。由于人们总是追求个人利益,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总企图把私人成本转嫁到社会成本里面。表现在环境的外部性上就是将应计入私人成本的那一部分,交由公众、自然环境或公共资源来分摊或全部承担。由于外部成本的平稳转嫁,企业保护环境的自我约束丧失 ,这就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科斯认为在分析外部不经济性时,如果恰当地界定资源的使用使用权,就可以消除外部不经济性。具体而言,科斯定理包括一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产权明确界定且可以进行自由交易的时,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法律如何判决最初产权的所有者,都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此时,资源配置将达到最优,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若存在交易费用,那么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这就是科斯第二定理。科斯的结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对产权的不同界定,对社会资源配置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必须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交易费用的大小的比较,对产权界定设置最高标准。排污权交易思想最初来源于科斯定理,即将“环境自我净化能力”或“排污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确定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使排污资格产权化,通过市场达到较高效率的配置。

2.4 公共选择学说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经济人”假设。它的基本假设是: 追求个人利益是驱使所有经济人的主要动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个选择之间进行取舍时,人们将更愿意选择那些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好处的方法。公共选择学说,就是把“经济人”的概念延伸到公共选择领域中,即用“经纪人”假设来分析政府行为。“毫无疑问,假若把权力授予一群称之为代表的人,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也会像任何其他人一样,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谋求自身利益,而不是谋求社会的利益。”它在理论上阐述了政府官员也像其他“经济人”一样,他们既没有更坏,也没有更好。追求着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是全民利益。这解释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政府的决策往往与公众的意愿相悖,而政府官员会“腐败”或“”。但传统意义上,政府行为遵循 “哈韦路假设”。即可以通过借助政府干预来消除市场失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公共选择学说否定了“哈韦路假设”,并提出“政府失灵论”。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瓦特所认为,公共选择学说的贡献是: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能成为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处理得充分理由。污染控制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责无旁贷,但是由于政府失灵的存在,单靠政府干预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是将政府控制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市场机制运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对环境监管的作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国经济学家梁小民的结论是:即便是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排污权交易制度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与收取排污费用等其它环境经济手段相比,排污权交易更能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使政府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

3 结论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采用更多更加有效的手段来控制污染。通过上述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同时应该要注意到,排污权交易制度必须以政府的合理定位为制度环境。而中国正处于从资源的政府配置到市场配置的过渡阶段,制度环境尚未到位。因此,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必须要有相应的创新。我们应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排污权交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排污权交易试点过程中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从某些程度上来讲,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泰坦伯格著,崔卫国等译,初始排污权交易-污染控制政策的改革 [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2.

[2]亚瑟・赛斯尔・庇古,何玉长,丁晓钦译.福利经济学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英] R.H.科斯,论社会成本问题 [J].1960.

[4]Dales.J.H,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M].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8.

[5]Montgomery,W.David.Markets in Licenses and Efficient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s[J].Journal of Economic vol.5,no.3,1972,(12):395-418.

[6]Hahn,R.W,Hester,G.L.Marketable Permit:Lesson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J].Ecology Law Quarterly,1989,(16):361-399.

[7]T.h.Tietenberg,Emissions Trading: an Exercise in reforming pollution Policy,Resources for future (RFF),USA, 1985:94-97.

[8]Stavins R.N., Transaction costs and tradable permit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133-148.

[9]Kjell,Auction design for the allocation of emission permits [Z].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CSB, Departmental Working Papers,2001.

[10]Tradeable carbon permit auctions: How and why to auction not grandfather ,Energy Policy,2002,4(30):333-345.

上一篇:基于Copula函数的交叉货币衍生产品定价研究 下一篇:效用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