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模式与个性化运用

时间:2022-10-24 09:04:56

作文模式与个性化运用

作文教学是应当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这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决定的,但作文学科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它是一个丰富感情、锻炼意志、激发兴趣、树立信念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着情感作用,可以说这是作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作文教学这种强烈的感彩,无所不包的心理因素互相渗透的特征就决定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爱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作文教学如果不按照学生的情意系统,也就是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精神需要的发展规律来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领悟能力,对客观真理的探索精神,而只注重多读多写的话,那是舍本逐未。

因此,尊重人的精神和个人价值观的多样化,是现代教育的基点。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一、作文教学模式与个性化作文的关系

(1)互补的关系

教学模式为个性化作文创造一个支撑的平台,而个性化作文又对教学模式进行补充和促进。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到全国各地,作文的教学模式基本成形,但教学模式毕竟是死的,它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一样的教学模式给不同的老师就会上出不同的课,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拿现实中的事例来说吧:我们看过很多名师的作文课堂录象,甚至是现场,但要我们照样上一堂课,那效果以及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是相去甚远。这就是因为同样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教师教学中,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而正是教师教学中那不同的教学个性,将死的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演绎的有血有肉;而教学模式又为这血这肉提供骨架,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模式与学生个性化作文存在互补的关系。

(2)互通的关系

作文教学模式与个性化作文都是为作文教学服务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互通的。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它来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对教学模式会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在教学时就有了自己的个性,将固定的教学模式转化为自己的教学个性,而这种教学个性经过一定的整合又会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觉得,作文教学模式与个性化作文存在互通的关系。

(3)矛盾统一的关系

作文教学模式与个性化作文既是一对矛盾体,又能通过教师的适当处理而统一。

通常情况下,教学模式的形成必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而形成了教学模式后就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约束,而作文中的个性却对学模式形成冲击,因而,它们是一对矛盾体。不过,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法,我们又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对统一体,因为,他们是教学中的两个不同组件,一个为教学提供方向,一个为教学提供创造与活力。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语文教学模式和语文教学个性矛盾统一的关系。

二、如何正确处理作文教学模式与个性化作文的关系

(1)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地方的学生情况而对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加工,从而使它能够适应自己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之拥有地方教学的个性。

模式之所以称为模式,是因为它具有结构框架、有序性和可操作性。而同一个教学模式不一定可以在所有地区都适合。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城区学校对作文《城市的变化》教学时,就可以采用欧阳代娜的“预习、质疑、点拔、答疑、写作指导”教学法,因为学生对城市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各城市的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预习(搜集资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教学时也可以直接让学生互动,由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只要指导就行。而同样的作文课,放到我们南康的乡村来教学就要有所改变。欧阳代娜的“预习、质疑、点拔、答疑、写作指导”教学法也可以用,但要考虑到学生对城市的了解与认识,这就要在“预习、质疑”的教学过程时适当地使用各种教学工具,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城市,并且,在答疑时也要适当地考虑到学生对城市的认知,由教师进行解答或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对城市的变化形成一定的认识。这样一来,就使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了乡土气息,有了地方教学的个性。

(2)遵循教学规律,升华教学模式。

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我们应当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升华教学模式,便之具有自己教学的个性。

就拿现阶段“赏―仿―创―改―评” 个性化作文模式来说,这个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使学生能够对作文形成自己的认识,极大的发挥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与此同时,它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要求极高。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常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使用时,我就深刻地认识到,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以完成这种程度的自学。于是,我在遵循小学生自学能力、认知能力的规律下,对模式做了简单的调整,使之更适合我教的班级:

①我把赏的过程改为合作赏。

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但我把几个小学生组合的一起,优生、差生搭配,形成互补,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②我把自改改为互改。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认识问题的片面性,互为补充,对作文的理解更为深刻。

③我把自评改为互评、师生评。

学生的认识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我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加入了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同时还加入了师生共同评:也就是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对一篇文章进行点评,这不但起到示范作用,还能促使学生对评作文方法的改正。

当然,以上的改法并不是说“赏―仿―创―改―评” 个性化作文模式不行,相反,正说明了这个模式适应学生的广泛性。以上改变不过是我在使用这个教学模式时为了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规律做出的改动。这不但使我的课堂充满了个性,也在一定范围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升华。

(3)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个性化的作文可以升华作文教学模式,使之适合不同的学生和地区,反之,作文教学模式也可以为作文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正确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个性化的作文可以升华作文教学模式,那是不是说作文的个性化的地位要高于作文教学模式呢?当然不是这样,作文的个性化只有在作文教学模式的辅助下才能起到作用。所以我认为,只有在遵循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的同时,才能谈个性化的作文,试想:违犯了教学规律的个性要之何用?

上一篇:浅谈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答问进行评价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