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社会资本融资行为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24 08:45:59

【前言】中小企业社会资本融资行为影响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 企业的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有助于企业主体实现目标的相关资源。 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即是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实体所拥有的各种建立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和企业与外界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认同、规范合作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

中小企业社会资本融资行为影响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极其有限。专家学者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的改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质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得很少,但此类研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尝试从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异质性角度分析其融资行为,考查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为当前解决中小企业难问题的提供较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会资本;融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4102

1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界定

企业的社会资本被认为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有助于企业主体实现目标的相关资源。 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即是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实体所拥有的各种建立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和企业与外界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认同、规范合作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可获得对己有利的稀缺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2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特点

对于我国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鉴于其管理模式以及规模和业务范围的限制,企业的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主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情感性的关系主要是以血缘为基础,可以理解为先赋性社会资本。工具性关系则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后天形成的各种交往关系,可以理解为获得性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基础和载体是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的特点对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特点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独有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下,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呈现其特殊性。

3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不畅,大部分企业在急需资金的时候会选择非正规渠道来进行融资,包括无息或低息的亲戚朋友间借贷,无息或者低息的互助合作组织借贷以及有组织规模的民间融资。而这种融资行为的特点或者渐进变化都基于其社会资本的特性,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信用是融资得以进行的基础,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作为社会资本构面的主要内容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影响。而社会资本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其构面情况是动态发展的,相应的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也是动态的。基于此,下面先从静态角度来分析,而后探讨社会资本的变动情况,再从动态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3.1静态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3.1.1情感性影响

情感性关系作为一种先赋性社会资本,其关系网络中的成员社会交往甚密,信息对称,容易产生相互的高度信任。他们的联系纽带一般不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而是血缘这种超功利的关系上,情感影响行为,强烈的情感联系比较容易达成借贷协议。且这种资金借贷能增进双方情感和信任,贷方将款项贷出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借方在情感上的重视,借方在将款项按照约定的方式归还外,会回馈以更深的情感,这就增加了借贷双方的联系强度和感情。在以后的交往中,借方出于对贷方借款帮助的感激,会尽力为贷方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贷方于无形中积累了其社会资本拥有量。这种情感性的影响在中小企业的初创时期作用较为明显,中小企业初创时期较为艰难,不确定性很大,也无法提供借贷所需的抵押品,借款风险很大,而这种先赋性社会资本中蕴含的“无条件信任”即是借款的抵押品,是对创业者的一种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很多小企业的发展,相应的,借款者的还款意愿也很强,一旦企业顺利发展,实现了资金的回收便会归还所借款项,同时对贷出者的还会赋予情感上的附加回馈。情感性的支持促进了民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使贷方将资金借给需要资金的人,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率。3.1.2工具性影响

工具性关系作为一种后天形成的获得性社会资本,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地缘或者业缘等产生的社会资本拓展。工具性社会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的交往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社会换行为,这种交往客观上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当中小企业产生资金需求时,创业者往往会运用其在同学、朋友圈子中的人脉或者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来筹措资金,相较于正规金融,这种人脉从两方面促进融资渠道的畅通,一是提供借贷信息,二是提供“信任”担保抵押。

中小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覆盖面有限,网络中成员互识性和依存度较高,信息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较低,同时,我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工具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是基于人情法则的基础,成员之间的交往是近乎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借贷双方在多次交往活动中就会形成一定的规范以约束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他们认识到相互合作带来的边际收益要远远大于不合作时的边际收益。如果借方存在违约行为,其“恶劣行径”很快会随着借方信息的散发成为关系网络中的共同信息,导致违约者再向其他人借款会变得更加困难,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考虑到这些潜在的违约成本,经济上理性的借款者是一般是不会恶意拖欠借款的,这种社会资本的存在为中小企业的非正规融资提供了较好的约束机制,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有效的克服了金融交易中广泛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促进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渠道的发展。

3.2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的变化

(1)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人们的传统家族观念逐渐淡薄,开始重视自身的个体价值和个体利益的获取,人际关系网络向与自身利益密切联系的人群延伸。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政策的推行也使得血缘和姻亲关系衍生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比例大幅度下降。

(2)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对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小企业因业缘关系而衍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已经超越了地域限制,网络交往的便利性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大大降低了社会资本的获得成本,从根本上影响了其社会关系网络的交叉复杂程度。

(3)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平均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其人际关系网络覆盖面大大拓展,尤其是其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时的同学朋友关系会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同时随着创业者文化程度的提升,其对金融知识熟悉程度的增加,在寻求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和融资行为的规范性方面也有着更深的了解。

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结构在量上的转移,即先赋性社会资本数量减少而获得性社会资本数量增加。获得性资本数量的增加会直接导致社会资本的稳定性下降,特殊信任基础弱化,但人们的文化规范性程度提高,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能力大大增强,有助于在量上积累社会资本的拥有量。

3.3动态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1)创业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对象的变化。原先创业者寻求资金援助时,一般会向先赋性社会关系中的亲属借钱,这种直系亲属的减少使他们不得不转向获得性社会关系中的成员,而后者的信任条件有限,能满足其资金需求的可能性较低,但后者的人数大大上升,这增加了其获得资金的可能性。

(2)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丰富程度的提升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拓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包括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社会联系,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的丰富,使中小企业的信息来源更为广泛,融资途径的多样化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比如,创业者在资金短缺时,不仅可以在横向联系中从合作企业那寻求帮助,如延缓货款的支付等,还可以通过纵向联系的运作通过社会关系的运用利用优惠政策得到或者节省资金,当然还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网络关系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优先得到贷款或者风险投资等其他资金来源。但这些社会关系的运用仍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信任的存在,即创业者在人际交往关系中积累的人脉影响力。同时,中小企业创业者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其对正规金融的了解加深,在现代社会中资本运作的能力大大增强,这直接会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决策过程更为科学和规范的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最优量。

(3)社会关系网络拓展的规范性以及社会资本积累能力的提升使得中小企业通过正规金融获取资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提升了信息共享的程度,促进了中小企业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规范性,网络的无边界性使得中小企业在社会关系网络构建中也无地域限制,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可极大地提升中小企业的有效社会资本积累。正规金融机构可以对此进行适当的利用,设计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产品,疏通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渠道。

4结语

(1)企业社会资本为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建立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和企业与外界之间相互信任、相互认同、规范合作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这种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可获得对己有利的稀缺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对其融资行为的影响,故文中主要是指其外部社会关系网络。

(2)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主要基于创业者个人社会资本,并以此为中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地缘和业缘关系的拓展,社会关系网络复杂程度较低,覆盖面有限,社会资本构成相对原始和简单,先赋性社会资本比重较高,获得性社会资本比重相对较低。

(3)静态社会资本从情感性和工具性两方面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为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的取得提供了一种非制度性安排。

(4)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的网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资本的构成、复杂性和丰富程度均有所变化,相应的其对中小企业融资对象和融资渠道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正规金融渠道的设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上一篇:小额农贷风险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