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对话走向原生态

时间:2022-10-24 07:36:08

让阅读对话走向原生态

“原生态”本指物质的初始形态,阅读教学的“原生态”,是指阅读教学的本真性、人文性和生活化,以师、生、本在阅读教学中建构的真实、自然、和谐为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包扩“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如何实现阅读对话的原生态?本文试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三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让阅读回归本真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文本解读的过程,是“人―――本”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深入体验文本,获得文本意义,达成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建构,对阅读教学的原生态建构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教师课堂精彩的演绎,离不开课前对文本的认识与把握。

记得有人请教于永正老师备课有何诀窍,于老师说:“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是的,只有教师与文本真切的“对话”,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编者的理念,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才能在课堂中有“底气”,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加深或反思对文本的理解,才能使阅读对话更富有生命色彩。作为语文老师,应是一个学习者,认真研读文本、文本作者和编者意图,认真对话,方能使学生准确解读文本,使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假如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编者意图产生了偏差,此时,老师要疏通“堵塞”,还文本之本来面目。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让阅读凸显个性

阅读教学的原生态,就是要围绕人的发展这个核心,通过与文本对话,实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中,文本召唤着读者对其空白进行填充与建构,教师犹如放风筝,要紧抓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条主线,引领学生在对文本自由的填充与建构中实现与文本视界的不断融合。

例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以后,再以插图为切入点,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仔细品读课文,认真观察插图,你能给这幅插图起个名吗?”学生再次趣味盎然地与文本开始了“对话”。有的说“一棒决胜负”;有的说“精彩一瞬间”;还有说“一棒扬名”、“一举成名”、“一挥而就”、“秋风扫落叶”。阅读对话,其实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沟通和碰撞,在这种极富个性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认知方式,都决定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体验、感受是不同的。学生的灵性,只有在对话所搭建的这个舞台上,才能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三、文本与生活对话,让阅读走进生活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教学与生活接轨,强调书本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亲近文本、和文本对话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文本,理解、感悟、体验文本思想,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快乐阅读、生活化阅读。因此,作为阅读对话,同样也离不开生活。

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为了理解母亲的话,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说说母亲都是怎么过来的,让学生回忆妈妈为自己做的感动的事,让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接轨,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共鸣。当学到课文第五段我抱母亲入睡时,我说:一个“抱”,是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一个“摇”,是儿子对老母亲的关心、呵护与疼爱。回忆一下,你们的爸爸妈妈像文中的“我”这样抱过他们的母亲吗?你有过抱母亲的经历吗?学生一旦将自己的生活积累、生活经验融入到文本理解中,便会通过自身的独特体验,创造出富于个性的形象,显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把生活体验引进文本,也要将高于现实的文本生活,引进现实,实现两种生活的对流。正如关心凤老师所说,“阅读教学只有与学生亲身体验相融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培育情怀,滋养人格。”只有激活学生亲身体验,打通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链接通道,让学生的生活与文本对话,将自己当作文本中的“我”,走进文本,对话文本,才能获得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

上一篇:继承传统,独辟蹊径 下一篇:让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