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AutoCAD命令修饰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4 06:25:15

任务驱动法在AutoCAD命令修饰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将任务驱动法成功地应用于AutoCAD命令修饰符的课堂教学之中。结果证明,任务驱动法不仅使学生深入学会了AutoCAD命令修饰符的使用方法,而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自我驱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AutoCAD;命令修饰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65-03

一、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 Design)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集操作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技术性为一体,具有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而该课程已经成为各学校的一门技能课,该技术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计算机实用技术。因此,教师教好、学生学好这门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仍较多地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演示—学生上机练习的“三部曲”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缺少挑战性,学生体验不到成就感,尤其对于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法在AutoCAD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从而导致了在课堂上学生学习AutoCAD缺乏兴趣和动力[1]-[3]。而任务驱动法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任务驱动法概述

“任务驱动”[4]-[5]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把课程的知识点合理安排在每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各个任务的完成逐步掌握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该方法体现以“任务为载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策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以课堂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思维也会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实验动手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该教学方法已经被众多的教学实践证明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便是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界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之一[6]-[7]。

三、AutoCAD命令修饰符的教学过程

使用命令修饰符可帮助用户在执行命令期间定位点或选择对象(该文中仅对定位点命令修饰符进行讨论),包括“坐标过滤器”、“直接距离输入”、“自”、“两点的中点”和“点追踪”命令修饰符。

1.复习。

(1)命令的执行方法。

(2)对角捕捉与对象追踪的使用。

(3)直线命令Line、矩形命令Rectangle、点命令Point等的使用。

2.引入。

在绘图过程中如何方便快捷地指定点?

3.讲授。

在AutoCAD命令修饰符中与指定点的相关的共有5个,共分成3个子任务来学习。

(1)出示第一个子任务:展示图片如图1所示。

任务要求:过A、B两点分别画一条直线连接图1中的圆心C和矩形对角线的中点,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先进行思考和试画。

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对象捕捉与对象追踪的使用,因此对于图1中的(a)同学们均能够非常准确、迅速和高效地进行绘制。但是对于图1中的(b),很多同学根据几何的知识利用辅助线法进行绘制,即先画一条矩形的对角线,然后再捕捉其中点。最后再把矩形的对角线删除掉,完成了任务。

问:有没有更快捷方便的、不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而直接捕捉到两点的中点呢?

概念讲解:通过刚才的提问引出定位两点的中点“MTP”命令修饰符并进行讲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师演示讲解:“MTP”命令修饰符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line命令,捕捉节点B;

(往下开始“MTP”命令修饰符的执行过程)

②按住SHIFT键并单击右键选择“两点之间的中点”(或者直接输入“mtp”或“m2p”);

③分别在矩形的一对对角点上单击。

此时即得到矩形对角线的中点,并按ENTER键结束画线命令,结果如图1中的(b)下图所示。

小结:通过图1中(a)、(b)两图画法对比及学生画法与该演示过程画法的简繁和操作步数多少的对比,给学生以震撼感,提高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及对知识、对科学的探索热忱和激情。

(2)出示第二个子任务:展示图片如图2所示。

任务要求:过A、B两点分别画一条直线连接图2中的E、F两点,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先进行思考和试画。

分析:由于学生刚刚学过“MTP”命令修饰符,因此学生或许首先尝试这个命令,最后发觉这个命令修饰符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后来学生还是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来完成上面的任务。

问:有没有更快捷方便的、不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而直接得到上图中的E、F两点呢?

概念讲解:通过刚才的提问引出“点过滤器”和“TRACKING”这两个命令修饰符并进行讲解其特点、作用、区别及应注意问题。

教师演示讲解:“点过滤器”命令修饰符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line命令,捕捉节点A;

(往下开始“点过滤器”命令修饰符的执行过程)

②按住SHIFT键并单击右键指向“点过滤器”,然后在弹出的子菜单项“.x”上单击(或直接输入“.x”);

③首先单击Ga点,然后再单击Ha点,这样就确定了E,并按ENTER键结束画线命令,绘图结果如图2(a)下图所示。

再问:如果在第②步输入“.y”又该如何呢?让学生自我练习和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应注意问题,最后再进行演示。

“TRACKING”命令修饰符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line命令,捕捉节点B;

(往下开始“TRACKING”命令修饰符的执行过程)

②直接输入“tk”或“track”或“tracking”;

③首先在图2(b)矩形左下角点单击,然后向右滑动鼠标,输入10,再向上滑动鼠标,输入5,最后按ENTER键则得到F点,再按ENTER键结束画线命令,绘图结果如图2(b)下图所示。

再问:如果先输入5,再输入10,又该如何作图呢?

小结:通过图2中(a)、(b)两图画法的学习,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利用AutoCAD作图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AutoCAD的热情。

(3)给出第三个子任务:展示图片如图3所示。

任务要求:对于图3(a),沿矩形对角线AC从C点开始画一条距离C点20个单位的直线;对于图3(b),沿矩形对角线BD从B点开始画一条距离D点20个单位的直线。

分析:学生们可能会首先想到刚刚学过的几个命令修饰符,但最后发觉这几个命令修饰符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后来学生还是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来完成图示任务。

问:有没有更快捷方便的、不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而直接作图完成任务呢?

概念讲解:通过刚才的提问引出“直接距离输入”和“自FROM”这两个命令修饰符并进行讲解其特点、作用、区别及应注意问题。

教师演示讲解:“直接距离输入”命令修饰符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line命令,捕捉节点C;

(往下开始“直接距离输入”命令修饰符的执行过程)

②移动鼠标到A点并捕捉,输入20;

③按ENTER键结束画线命令,绘图结果如图3(a)下图所示。

“自FROM”命令修饰符的操作步骤:

①启动line命令,捕捉节点B;

(往下开始“自FROM”命令修饰符的执行过程)

②按住SHIFT键并单击右键选择“自”(或者直接输入“fro”或“from”);

③捕捉D点,然后再移动鼠标到B点并捕捉之,最后输入20,并按ENTER键结束画线命令,绘图结果如图3(b)下图所示。(最后提醒学生,图3(b)的最后一步本身也利用了“直接距离输入”命令修饰符)

小结:通过图3中(a)、(b)两图作图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原本如此复杂的作图过程,在AutoCAD里,却有如此简便快捷的方法。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们在快乐中、有成就感地学习,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结语

任务驱动法能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和学习的行动主体,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行动为途径,将教师的教寓于学生自己的行动实践之中,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

1.通过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AutoCAD命令修饰符的课堂学习中,使学生非常有热情地学会了这些命令修饰符的使用方法。

2.任务驱动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被动和不利因素。

任务驱动法在AutoCAD命令修饰符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项福库,何丽.教师使用课件教学存在的误区、成因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3):63-64.

[2]顾晓燕.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74-75.

[3]邱玲.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CAD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221-223.

[4]凌桂芹.谈任务驱动法在CAD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41-142.

[5]钟爱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CAD》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76-77.

[6]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25-126.

[7]刘靖,朱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制图基础与CAD》中的设计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85-86.

作者简介:汪学清(1971-),男,山东省成武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及土木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 下一篇:非专业韩国语课程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