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4 06:22:57

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 要】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在不同班级形成一定范围的学困生团体,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家庭、学生心理、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38-02

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素质教育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在教育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提高。如何缩短学生之间的这种差距,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家庭教育引导不力

农村小学的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居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没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往往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或者对学生的教育直接不闻不问。学生的学习动机没能得到正确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

2. 学习方法不当

学困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错误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较差,更因此受到教师与同学的忽视与排挤。长此以往,学生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自身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许多学困生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与恐惧的心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学困生的整体状态也越来越差。

3. 课堂教学不合理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未能充分考虑到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有甚者教学环节不够清晰,学生不能领会教师的意图,从而导致学生知识输入呈现一知半解的现象。其次,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情境创设单调虚假也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进而形成学困生现象。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1. 家校联手,共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农村小学的家长由于家庭条件及自身素质的原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是很清楚,对学生出现的教育问题往往也比较迷茫,找不到出路。教师应当通过家访、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困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提出相应的意见,从家庭与学校两处着手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同时,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对于部分家长也应当指导他们正确教育子女,以自身的形象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积极的心理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其在学习当中能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学困生进行表扬,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学困生的初步转化。当然,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他们不能从我们的行为中体会到关爱、亲密和信任,那么这样的关系将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还要在教学之外创造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真诚地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3. 注重教法,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分层化。①分层备课。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几乎都是采取的大班化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层次就比较复杂。那么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当对本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所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为了更好地转化学困生,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为这部分学生空出一点时间,设置一些适合他们,并能让他们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②问题设置的指向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应当紧扣教学目标,可以是简单单词诵读,句型问答,也可以是高层次学生的句型示范,让学困生模仿。当然,学困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时候可能是错误的,但教师不要立刻指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委婉地给予纠正。总之,要让学困生不断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英语学习的兴趣;③小组合作。在大班教学中,如何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所有教师都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一般的小组活动,它的特点在于同时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活动中,让高层次的学生去带动、影响学困生。例如,在6B The seasons的教学中,Summer这个季节比较容易描述,Spring、Autumn和Winter这三个季节则稍微有点难度。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困生分入不同的学习小组中,大多数学困生会选择Summer这个季节来描述,那么这些学困生在完成了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必须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在高层次学生的带领下不断参与着教学活动。

(2)情境创设的立体化。儿童出生以后,生活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在日常生活和与父母的交流中,自然“习得”第一语言。英语作为我们的第二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些与第一语言相近的情境,使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够自然“习得”。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常常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或者是仅限于教材与句型的情境创造,单调而无趣。情境的创造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真实、完整、充满趣味性与实用性。教师可将一节课设置成一个整体的大情境,在这个整体情境下让学生完成下列小情境任务,努力实现情境创设的立体化。当然,情境的创始也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过于陌生的情境与话题会使学生感到恐惧,无话可说,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3)课后作业的个性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困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教学活动之后也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为学困生设定不同的课后作业。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教师如果布置全班性作业,学困生不会做、瞎做,这样的作业没有任何意义,也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个性化作业可以帮助学困生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学生会做,也想做,从简单的练习开始实现英语知识点的积累。

4. 归纳梳理,提高整理运用能力

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差,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困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梳理。例如,教师可针对牛津小学英语阶段的学习,将知识点分为名词、动词、介词、副词、数词与基数词、疑问词、代词、比较级、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在这几个大的框架内进行句型转换以及小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使学困生对小学英语的整体概念有一个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归纳成不同的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这样可以加强学困生对于英语语言的整体运用能力。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更是反复的过程,需要每个教师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用耐心去关怀学困生,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钟日祥.教师转化后进生的9大技巧[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2] 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美)莱迪斯.A.迪尔奥.师生沟通的技巧[M].潘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鲍承模.美国中小学“英语为第二语言”现代教学法简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5).

上一篇:黄忠的“老” 下一篇:《语文》其实不简单真的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