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探究 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24 06:06:41

加强实验探究 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探究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科学探究课教学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一课时,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大家喜欢魔术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喜欢。接着我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仔细看(师出示)老师手里有一个杯子,杯子里面装着无色透明的液体,另一只手里也有一只杯子,杯子里也装有无色透明的液体。现在老师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仔细看,你看到什么了?”(颜色变红)这时候孩子们特别的惊奇:“两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后, 怎么变成红的了”他们非常想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我就乘机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当然有的探究课不一定设计过多的情境,例如在教《物质发生什变化时》,这节课的第一个实验就是观察沙子和豆子的特点。孩子们对这两种物质较熟悉,就没必要再创设情境而浪费教学时间,直接进入主题更好。

2. 正确引导,大胆猜测 有了探究的问题,就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开始对相关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这里不急于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测,这既是教师对学生了解的过程,更是对学生前概念掌握的了解,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猜测的结果不置可否,而是对假设情况进行整合、归类。但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瞎猜。在教《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一课时,当老师说:“请大家大胆的猜测一下,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当学生说出,可能与线圈的多少有关时,此时老师一定要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学生根据电磁铁的构成来猜测,因为电磁铁是由线圈构成的。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科学引导,制订计划 有了对问题的假设、有了探究的兴趣,又有教师引导和充分的实验材料,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结果正确与否的迫切心情油然而升——“我要实验,我要用事实来证明我的假设是正确的。”在这里,教师就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制订科学探究实验。可以小组合作设计,然后在班内交流完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或教师给出温馨提示。但是对有的实验,学生虽然经过设计、讨论、交流,基本上有了正确的方法,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老师要给予帮助、提示。例如在教《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一课时,学生说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法,这时老师要提醒学生 “为了试验的明显和准确度,老师建议你怎样配制……”(因为白醋放多,液体要浸出容器,放少显现不明显。)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充分实验材料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4. 科学组织,实验观察 条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之前教师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条件——有结构的实验材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培养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实验时,首先让持同种意见的学生3-4人自由结成小组。其次,按照其制订的计划,自己选择实验材料。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放开其的手脚,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流、动脑思维。最后,使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事实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得出正确答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巡视指导实验——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5. 交流信息,建立概念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学生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在交流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群体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交流机会。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抽象、概括,从而建立新概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 学以致用,拓展创新 让学生应用知识,并尝试发明创新,是学生思维升华阶段。小学阶段,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创新素质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例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这一性质,老师要设计一些生活中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怎样分离木屑中小铁钉,怎样把掉进杯子中的铁钉捞上来。又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后,用这个知识点解释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学生学习科学,真正成为发明家的并不多。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探究大自然的方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应用科学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或搞一些“小观察”、“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小活动。“课下你们谁能用今天探究的规律或方法到大自然中搞一项小实验或小观察”学生对这一问题探究的欲望极其浓厚。从而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教学“电磁铁”时,有的组的学生仿照电铃上电磁铁的构造,用导线把铁钉缠绕起来,接通电源,用钉尖(帽)接近大头针,发现它通电时吸起大头针,断电时大头针掉下来;又进一步观察电铃构造,发现连接在铃槌上的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个装置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从而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由此揭开电铃响的秘密。此时,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 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