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时间:2022-10-24 04:29:38

浅谈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语文作为富有人文性的一门学科,更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生动的课堂辅助,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更专注于学习,其学习知识效率也才会大幅提高。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形象直观而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多媒体在这一点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1.提高语文教学水准在于多媒体

1.1 效应性

我们应用媒体的目的主要是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或过程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也就是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体会古诗的意境时,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体验和情感基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可控性设计,利用图像、音乐等形式比单纯用语言更容易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古诗《梅花》的课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梅花傲雪的精神气概,有位老师抓住“凌寒”和“独自开”进行设计。“凌寒”通过展示冰雪中的腊梅和白雪中的红梅,并和着呼呼的寒风声,让学生体会到“寒”。“独自开”则利用图像展现的技巧,显示百花凋零与梅花在风雪中昂首怒放的对比情境,从而把诗中的语言形象化、直观化。最后又利用音乐、图片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进整首诗的意境中来,真切体验诗人所创造的意象和境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1.2 机动性

好的课件的信息流向应是交互的,用户是可以控制的。除在主界面中设置若干被按钮外,还可通过设置隐藏菜单,使操作者在任何时候、任一块内容里,都可以较为方便地回到自己想要的内容里。

1.3 生动性

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一个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有机整体,它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也应讲究生动性和趣味性。如《落叶》的课件,从网上下载了千姿百态、颜色鲜艳的树叶,供学生课前欣赏,"未成曲调先有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而作业的设计更是情趣浓浓,通过提供大量场景,对学生进行"落叶落在哪里?谁看见了,怎么做?把它当做什么?"的段式迁移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想像力,从而达到知识传输、能力训练与思想陶冶的自然统一。

2.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另思考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以下是笔者对某些热现象的冷思考。

2.1 强拉硬用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束鲜花》时,将《祝你生日快乐》一曲引入课堂。尽管“祝你生日快乐”与《一束鲜花》都涉及生日这一相同的题材,但《一束鲜花》重在表现亲情、母爱的珍贵和对母亲的怀念,;而欢快的“祝你生日快乐”则表现了生日时的幸福与愉悦的心情。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棵橡树》时,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了大量“橡树”姿态的图片,但与本课环保意识的教育主题相去甚远。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运用多媒体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的标准,而全然不顾多媒体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强扭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2.2 机械辅助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我们应用媒体的目的主要是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用达的概念或过程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因此,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如果运用得不恰当的话,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会成为教师、学生学习知识的绊脚石。

上一篇: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下一篇:谈新形势下中学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