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

时间:2022-10-24 03:28:31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问题

【摘要】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引导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和植物多样性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和谐统一于园林绿化建设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原理,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关键词】城市绿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前言

城市园林是多种多样的,有植物园、公园、苗圃、专用绿地、街头绿地、防护林地等。根据地区不同的立地条件以及公园绿地、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造景的要求,合理选择树种,力求适地适树,科学合理搭配,栽植各种类型的稳定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以满足游憩和赏景等多种活动功能需要。城市园林建设的实质是回归自然,以植物造景为主,在适地适树的园林规划设计指导原则下,科学配置,乔灌草搭配,不同树种搭配,不同树龄结构搭配,四季季相搭配,丰富植物群落,即彰显园林绿化的文化品位又提升园林绿化的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

一、植物的选择和配植

(一)根据功能选配

绿地系统规划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对于科学构建生态系统起决定性作用。要达到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除了提倡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兼顾,速生慢长共存,以及适地适树等基本原则之外,应重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即能否为鸟类、昆虫、食草动物等消费者提供食物,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关注的只是植物种类和配植模式的多寡,却很少关心依附于这些植物的各种昆虫、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多样性,忽视了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生态功能这个城市绿化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树种选择时,要考虑到观花植物的数量和花期的分配能否为蜜蜂等益虫提供蜜源;观果树种的数量和挂果季节分配能否为城市留鸟提供正常的食物。通过科学设计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

(二)根据生境类型选配

生态学中有“群落生物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也就是说,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能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然而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是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可能随不同地区的生境不同而改变,如炎热干旱的沙漠气候区形成一个稳定群落的所需要的物种数肯定比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区少很多。因此,根据生境类型选择适生树种,对构建稳定的绿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光照、水分和土壤3个自然因素,城市的生境类型进行分类,将城市绿地归为喜光―耐旱―耐瘠薄型、喜光―耐旱―中性土型、喜光―耐旱―喜钙土型、喜光―中生―喜疏松土型、喜光―耐湿型、半日照―中生―喜肥沃型、半日照―喜湿润―喜酸性土型、耐阴―中生型、耐阴―喜湿型9个生境类型,运用生境因子分析方法,按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将园林植物归入相应的类型中,再根据群落学原理进行配植,有效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这对促进绿地系统天然更新,降低植物养护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古树名木和乡土植物

古树名木和乡土树种代表了自然选择或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与本地气候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地区性植物。古树名木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可作为树种规划的参考依据,大力利用乡土植物,可构建具有城市地区性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同样有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风貌。

二、群落的构建

(一)人工群落

在生态系统中,由于受遗传、受粉及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生物机制的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只有在群落的水平上才能得到很好地维持和保护。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组成的立体式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也为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引入提供良好的条件。然而当前多数绿地系统所谓的乔、灌、草复层混交林模式往往只是三者的简单组合,物种单一,群落结构单调,难以实现群落正常的生态过程。人工植物群落构建应参考当地自然植被类型、生活型谱分析,确定城市树种规划中乔、灌、草的比例;依据群落树种的重要值高低,确定拟建人工群落中建群种、优势种和伴生种,使拟建人工群落中各树种的数量比例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地自然植被中群落类型的多寡,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构建的人工群落类型数量。

(二)自然群落

根据人为活动对植被影响的程度,把城市植被分为人工栽培群落、残存自然群落和城市杂草群落3个类型人工栽培群落是指人为引入城市区域的群落类型,主要有市区的花坛、绿地以及郊区的农田和人工防护林等。残存自然群落指人为活动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城市化过程中未被清除的原生或次生的自然群落,如寺庙周围的风水林。城市杂草群落是城市化后,不受人的意识支配而出现的植物群落,主要包括归化植物和当地的乡土植物。其中,后两者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已经不多,但是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方面却能发挥很大作用。过去,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有时被看作是视觉差、景观低劣的荒芜地,但它们常具有地带性群落特征,含有丰富的乡土植物,与野生动物也有较好的生态关系,生物多样性潜力很大。

在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中,应更多考虑如何恢复和重建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在确保景观美学需要的前提下,使它们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丰富城市景观,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绿化在我国尚属于探索阶段,但是在发达国家,“近自然”群落建设的理念和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和推广,以草坪为例,人工草坪不仅维护费用高,而且农药化肥的投入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即便是在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草坪建设经验的欧美发达国家,最终放弃了人工草坪建设,重新选择低养护成本的野草作为自然绿化。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吸引昆虫、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来栖息,能很好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方便市民在草地上休闲娱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三、展望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营建城市生物多样性植物群落成为提高城市植被的数量和质量,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节约型城市绿地已经成为现在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近自然城市绿地构建的理论研究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经验和实例很少,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构建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实际的应用,做一些成功的模式,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城市现状植被恢复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2)注重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了增加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应当在现有乡土植物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乡土植物资源,加强对异地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以达到增加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

(3)增加种源--乡土树种苗圃基地:深挖乡土树种资源,开发以地带性乡土树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乡土树种苗木产业;

(4)引起领导和园林工作者的重视,强化领导和市民以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对节约型城市绿地的认识,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语

总之,园林绿化结构愈复杂,植物种类越多,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就越稳定,可见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作用尤其重要,合理科学的植物配置,既能加速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又是创建具有生态型、经济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可持续生态园林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小波,吴庆书. 城市生态学. 科学出版社,2000.

[2] 宋延龄,杨亲二,黄永青.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何平,彭重华.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析做好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若干措施 下一篇: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有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