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02:55:56

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的探讨

摘要:中小学校舍是“办好中小学教育事业最起码的物质条件”,校舍的存在是学校教育能够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校舍无危房,是办好学校最基本的条件要求,是衡量重视教育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问题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的现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然后从四大方面详细探讨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安全质量的措施,最后对安全质量上的制度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校舍;建设改造;抗震;长效机制

Abstrac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is "to organize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career, at the very least", the existence of the school is the school education can be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Schools without a dangerous house, is the most basic requirements, do a good job in school is a major measure of value education or no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securi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relation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construc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and then discussed in detail from four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renovation of safety and quality measures, finally, the system safeguard measures on safety and qualit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School buildings; Building renovation; Earthquake; A long-term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现状

学校校舍质量是一件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的大事。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中小学仍存有1200 多万平方米危房,这些危房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农村、山区等边远地区,这不仅给中小学师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危房加以改造,是办好学校教学最基本的条件要求,是衡量重视教育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

学校校舍的新建与改造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标准,提出了加快建设“初中工程”等学校建设重点工程,并严把质量关,杜绝问题工程出现。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避免因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问题出现,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通知,要求扎实推进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提高责任意识,加强统筹领导。加强对建设校舍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坚决杜绝问题工程。总体来说,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校舍老化严重,超期服役校舍较多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年代较早,原内外墙均为砖混结构,相对抗震能力较差,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管理修缮不够,校舍墙体出现了裂缝等安全隐患,校舍老化会给学校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

(二)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低,施工质量无保障

施工质量是中小学校舍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些学校在施工期间为了节省成本,请非正式的施工队伍,没有正规设计院的设计图纸,不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不仅施工技术得不到保证,而且校舍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同时,有些施工单位擅自修改施工工程设计,不按审查合格的施工设计图和标准施工,偷工减料,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三)校舍建设档案资料不完整,校舍建设程序不规范

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校舍普遍存在缺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检等工程资料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无地质勘察、无专业设计、无专业施工、无工程监理和无质量监督的“五无”校舍。基建档案资料不健全给校舍的正常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校舍达不到抗震等级要求

由于有的建筑建设年代久远,不符合房屋抗震设计规范,存在建筑结构设计缺陷。钢筋混凝土梁应用跨度过大、梁的搭接长度不符合要求,钢筋锚固长度不足或末端未设弯勾、梁计算高度范围砂浆强度不足,梁底钢筋的保护层砂浆不规范,甚至有钢筋直径不足的情况发生,这样久而久之,房屋极易出现裂缝,抗震性能差。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设计上重视中小学校舍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的设计和工程建设标准,迄今为止,我国根据实际情况颁布了一系列建筑安全法,严格规定了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责任,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合格标准。在汶川地震后,我国又修订了《防震减灾法》,希望对设计人员、监测灾害部门全面落实责任,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对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责任部门和技术人员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法律规范的实施。

(二)充分重视校舍建设中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坚持“建筑安全、功能齐全、满足需要、就地取材、美观大方”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有关建设规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安全、安静、便利、卫生等因素,有利于防灾和安全疏散,重点做好建筑项目的走道、楼梯、安全出口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工作。考虑到学校人员密集、社会高度关注师生生命安全等因素,各地校舍的建设和抗灾标准应适当高于当地一般建筑的标准,在特殊时期可作为公众避难场所。

(三)设计上强化抗震防火避险措施

2009年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建设工程,应当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因此,在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或重建时,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质特点,重点防御高烈度地震区、洪涝区、山体滑坡、台风聚集区等多发地带,使加固改建的中小学校舍成为防洪、防台风、防震、防火、防雷的安全掩体,杜绝险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四)确保施工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

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和工程规范。

1、在工程招投标时就严把质量关,对有资质的设计部门和工程队提出要求,设计出高质量、低成本、抗震等防灾性能好的路线方针。

2、在施工过程中,对购入的材料质量严格检测,使用环保材料,不准偷换材料,对工程进度准确把握,不准拖延或赶工程,同时不准擅自更改设计好的图纸,如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要由投资方(校方)、监理方、施工方三方共同商议后做出更改决定,对隐蔽工程要有隐蔽工程验收报告。

3、在验收过程中,重点排查安全隐患地点,对不符合法律规范且容易产生校舍安全事故的项目及时整改或推倒重建,使中小学校舍工程成为高质量、高安全、高技术含量的安全工程。

三、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与改造安全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建立学校校舍状况数据库

要建立健全覆盖学校每一栋校舍的动态数据库,对每一栋校舍进行动态监控和安全评估,实时掌握学校的校舍安全状况,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校舍状况进行决策,增加校舍维修改造决策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二)建立健全校舍安全预警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日常安全检查、定期查勘校舍、重点监控危房为主体的校舍管理基本制度。学校要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鉴定、早改造”的要求,积极构筑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采取科学的应急避险措施机制,有效地杜绝重大校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明确学校领导实施校舍安全工作的责任

学校依据政府下发的文件明确每一年度的具体任务目标,并落实责任人,对校舍安全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加强调度和检查。建立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制度。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学校各组成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要限期及时整改,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四)建立健全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规定用3年的时间对现有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改造,从实施情况看,要按时完成任务困难很大,必须建立健全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一套完善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应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校舍建造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以及校舍日常维修的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制的长效性,否则不仅浪费资源,还会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从机制设计的视角来看,要保证上述3个方面的实现,需要建立以下5个分机制:第一,以项目分担为核心的责任机制;第二,以转移支付为核心的资金流通机制;第三,以提高效益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机制;第四,以增加动力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第五,以强化落实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结语

综上,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靠某个人或者单位是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的,只有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做的更好,关键问题就是社会体制及制度问题,杜绝腐败,政府部门就会有很大的执行力,否则是不会得到别人支持的。作为施工方,首先要从个人的道德上来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所有的管理都合乎标准规定。只有所有管理者都按法律法规执行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就能得到保证,国家的教育基础建设就会稳步推进。百年以后,我们所做的贡献对整个民族就会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袁媛,曲铁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问题的病与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2]铫永强.基于规模经济视阈下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3.

[3]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7.3.

[4]谢瑞祥.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1.

上一篇:东风4型内燃机车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下一篇:对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定位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