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4 02:27:50

激发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运动员竞走训练经验,对如何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进行研究,提出有效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策略;研究

竞走运动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在比赛中具有特殊的规则要求。对于大生学竞走运动员来说,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激发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观察法。根据大学生竞走运动员与竞走教练员在实际竞走训练中的具体表现,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出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的影响因素。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大学生竞走运动员与竞走教练员对竞走训练的态度,得出研究的相关数据。

(3)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关于大学生竞走运动员与竞走教练员关于竞走训练态度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文问卷调查分析的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

高校大学生竞走运动员、教练员共20人,大学生运动员训练时间大约为三至十年,教练员执教时间大约在五年以上。

二、影响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因素

运动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大量枯燥、重复性的训练,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进而降低了竞走训练质量。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造成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下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教练员的训练意见与大学生竞走训练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身因素、群体因素、教练因素、其他因素四种影响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指标。影响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教练,因此,提高教练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等能力水平,对激发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自身影响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许多大学生竞走运动员懒散、怕吃苦等现象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三、激发大学生竞走训练积极性的策略

通过对激发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教练与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结合竞走训练教学管理经验,对现有大学生竞走训练进行调整,进而提高大学生竞走训练积极性。

1.自身因素

(1)养成良好的竞走训练习惯。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与运动员自身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想要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就必须克服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自身懒散、怕吃苦的不良习惯,使大学生竞走运动员养成良好的竞走训练习惯。

(2)加强与教练员的沟通。大学生竞走运动员与教练员沟通较少。许多大学生竞走运动员在平常的训练中表现的比较出色,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解决,降低了训练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竞走运动员与教练员的沟通,及时发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练的指导下,主动克服与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2.教练因素

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练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1)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实际训练能力。由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情况,挖掘出运动员的长处,对运动员的进步,给予一定的肯定与表扬,进而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2)提高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教练员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如何对运动员的训练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对运动员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3.群体与其他因素

大学生竞走运动员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会受到其他群体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在一起训练的运动员,相互之间具有很大的影响。运动员在训练、生活过程中,常常会形成一种相互攀比的态度。因此,在训练时,如果有一个运动员好吃懒做,其他运动员也会效仿,因此,需要提高竞走群体训练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竞走运动队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总之,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中教练员是主要因素。因此,想要提高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就必须从运动员自身因素、教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效解决策略,进而激发大学生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陆艳梅,徐海明,袁家林.对激发竞走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11):121-122.

[2]李卫国,刘晓玲,李嘉丽.对激发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26(25):131-132.

[3]王传平,李建民,张双城.我国男子20km优秀竞走运动员心理训练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13):143-144.

[4]胡好儿,韩劲松,张凯利.我国女子20公里优秀竞走运动员心理训练结构及训练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0):151-152.

上一篇:中美学科服务团队比较分析 下一篇:种次号运用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