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10-24 12:47:10

浅谈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摘 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建立体系时要注意覆盖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并把这些经营活动归纳为两条主线:第一条是质量管理主线,第二条是经营结算主线。以质量管理主线为例详细介绍了建立体系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关键控制点确定测量过程,再针对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最后要确定测量设备的管理类别。文中又对经营结算主线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测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测量设备

测量作为一种事物量化的手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无论从原材料采购、售前服务、生产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甚至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计量。没有科学的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无法进行。目前,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认识到计量的重要性,都在逐步的推行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建立健全各自的测量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套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测量管理体系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下我的看法。

在GB/T19022-2003中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测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体系。它必须依附于企业的运行体系,否则,独立存在的测量管理体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我们应当注意,要覆盖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我们归纳为两条主线:第一条是质量管理主线,第二条是经营结算主线。我们所说的质量管理主线主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控制产品质量,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采取监控时进行的监视测量和检查测量过程。经营结算主线主要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在经营活动中,用于对外支付或对内结算等活动时进行的计量过程。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第一条主线,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测量过程。既然是以质量控制为目的,那么就要以质量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为测量对象。比如,生产过程中主要设备的气压、转速、行进速度、流量、温度等等。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可测量的指标都应进行测量和监测,这些都应列入测量过程。

确定了测量过程,就要对测量部位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测量设备要与生产过程相适应。我们具体到一个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例子来分析,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有直接接触式,也有远红外线测量方式,具体选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工艺技术和测量温度范围来选择。在一些固定的,且温度不是太高的物体表面可采用接触式测量方式,而在一些移动的或温度较高,人体不宜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下,则应采用远红外线式测温仪。测量原理也要靠工艺技术来确定,我们还是以测量温度来举例,在测量固定的钢材表面时,我们可以采用机械式金属测温仪,这种测温仪的原理是利用两种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来测量温度的,对于非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则不能采用这种仪器了。

测量设备的精度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除了避免精度不够,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精度过高造成的浪费。精度过高,一方面增加了设备购置成本,后续带来的维护、保养、检定等支出也是一笔高昂的费用。

确定了测量设备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根据测量设备的精度、使用状况、使用频率等,来确定测量设备的管理类别。我们通常把计量器具的管理类别分为A、B、C和准用四类。

A类测量设备是指实行定点、定周期检定的强制检定测量设备和在生产经营中的关键场合使用的测量设备,要按国家频布的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检定管理办法执行强检;

B类测量设备是指企业在施工(生产)、工程(产品)中,用于内部使用的工作测量设备;

C类测量设备包括不需要进行周期性校准的,或可以延期的,或非关键场合,作为一般指示用,不用于出具测量数据的测量设备。

对于无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企业可根据测量设备的使用性质,自行制定测量设备的校验方法和校验周期进行管理,此为准用类。

由上述可见,同样一种设备,可能因其用途或使用部位不同,其管理类别也不相同。例如,同样是钢板尺,当它用于非经营场所、非关键环节的,就可以归为C类;而当它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一般性测量时,则可归为B类;当它用于经营活动结算,或关键性指标的测量时,则应归为A 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其管理类别。

这样,一套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测量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了,而这样一套体系并不是一套完整的测量管理体系。只有同时具备了以两条主线为目的的测量管理体系才称得上是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以经营结算为主线的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与第一条主线的体系建立基本相同。我们同样要把这一主线中的关键部位先找出来,根据相关方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要求确定测量过程。企业在对外经营结算过程中牵涉到的计量问题有很多,首先,要确定结算单位,如何计量,精度如何,这些都要在双方之间达成一致,才能避免纠纷,保证在结算过程中的准确性。不管在企业采购时,还是产品交付时,都要进行准确的计量,包括企业能源消耗的计量也都是这条主线上的关键测量过程。如果说,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测量活动是用来自我约束的,那么,以经营结算为主线的测量活动则是用来相互约束的。确定了测量过程,也同样使用第一主线的方法来确定测量设备、管理类别等。

例如,某企业在采购某种原材料时,双方确定以公斤为结算单位,那么,我们就应该选用精度为0.1公斤的计量器具进行测量,根据物体的体积大小和单个物体的重量来选择合适的量程。假设最终确定的是精度为0.1公斤,量程为100公斤的台称作为测量工具,那么,由于这是牵涉结算的关键环节,用于这一项检测所使用的台称的管理类别则应确定为A类。假如双方约定除测量重量外,还需要附加检查密度、粘度两项性能指标,只有当这两项指标同时符合要求时才能接收,那么,用于检测这两项指标的测量仪器也同样应归为A类,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检定。

其它的采购过程和支付过程也同样采取这样的步骤来选定计量器具并确定管理类别。这样,第二条主线上的测量体系也基本建立起来了。

只有两条主线的体系全部建立起来,并做好衔接,这才是一套完整的测量管理体系。

体系建立起来了,在运行的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的管理体系一样,都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一成不变的体系也将束缚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也应定期的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性、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一种循环,体系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上一篇:化工企业设备管道安装安全问题浅析及对策 下一篇:滨五低渗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