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上册几个实验的改进

时间:2022-10-24 12:16:49

对初中化学上册几个实验的改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的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对初中部分化学实验提出改进技术,经实际应用表明,改进后,可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14-01

教育部审定2012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材中"实验"、"探究"的设计思想和可操作性很好,有利于学生动手、观察能力的训练,有利用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现对部分实验内容的具体操作作一些探讨,抛砖引玉,期待同行们更多的建议和成功经验一起交流。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中所述,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学生向烧杯内壁涂抹石灰水时,不容易使石灰水均匀地附着在烧杯内壁,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明显。若罩烧杯方式不对,烧杯底还会被熏黑,另外, 内壁上石灰水太多,在罩烧杯时,

多余的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会使蜡烛熄灭。建议不用在火焰上方罩两次烧杯的方法,改用图1装置,蜡烛在烧杯中燃烧最初的几秒能很明显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蜡烛在烧杯中燃烧一会儿取出,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出现明显的浑浊现象。

在熄灭蜡烛点燃白烟的操作中,若是吹灭的方法,白烟会四处飘散,不易点燃。建议用一个圆柱形的小药瓶罩灭蜡烛火焰,移开小药瓶后,产生的一缕白烟是集中固定的,此时,用火柴点蜡白烟,蜡烛立即重新燃烧,成功率很高。

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按教材中的操作,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很粗略,学生不是很信服,建议改用图2

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细长圆柱形玻璃容器盛满水,用量筒量出该容器所盛水的体积,即空气的容积,记为V1。

2、点燃足量红磷,将玻璃容器口向下罩住,使容器内密闭。

3、待白烟完全消失,容器冷却至室温,小心取下进水的玻璃容器,将水倒入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即氧气体积,记为V2。

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大约为 ,通过实验测出真实的数据,学生较信服。

3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步骤其中之一要收集两瓶氧气,教材安排收集氧气都用排水集气法,我认为不能练习学生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和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建议在收集两瓶气体时,一瓶用排水集气法,另一瓶用向上排空气法,同时要求学生边收集边用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4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氧气,观察火焰的颜色",从理论上讲氢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但是实验中采用在玻璃导管口点燃,而普通玻璃的组成里含钠元素,实验观察到的火焰带有黄色,不能给学生留下"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样一种真实现象。建议将玻璃导管更换成石英管,在石英管口点燃氢气即可观察到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5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2012年新版教材方案一是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此实验是"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在实际操作中成功率很低。建议将红磷换成白磷,并由教师演示,成功率很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

[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3]主编:任宝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下一篇:北上!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