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类作品选登

时间:2022-10-24 11:31:22

商业类作品选登

商业摄影:艺术意味着精湛的技艺

其实无论何种类别,摄影的艺术性都是根本,是灵魂。纪实类需要讲究“艺术性”,商业类影像更要讲究“艺术性”。

商业类摄影作品,由于类别的特殊性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历来的投稿数量都不及艺术类等。综观这次参赛的商业类作品,有的作品偏重艺术美的表达,有的在创意上更为突出,入围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因为是首次设立商业类别,评选出的入围作品无疑对以后参赛的商业类影像具有导向性,评委们一致认为评选标准亟待统一。

可以看到,有些商业类作品过于设计化,尽管画面显得很漂亮,但是摄影语言的运用过于简单,毕竟这是一个摄影比赛,而非创意大赛。观察员梁达明一语中的,他认为一些商业摄影类作品的问题是“只有摄影欣赏的深度,缺少专业摄影角度的深度”。

空谈或者泛谈摄影艺术,忽略了必要的摄影技术层面的知识储备及运用,也恰恰是对摄影艺术的不理解和不尊重。英文art(艺术)一词源自于拉丁语ars,意为“技巧”,抛开照片的理念另论,这次商业类别的几位评委也认为国外参赛作品后期技术普遍值得国内摄影师们学习,虽然国内现在PS盛行,甚至有些泛滥,但没有美学和艺术指导的摄影后期技术也是目前国内摄影界的短板。

作为第13届国际影展金质奖的获得者,来自阿根廷的评委、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摄影家尼克拉斯 贝林吉尔是商业摄影方面的专家,他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原因。“这次商业类的参赛作品,个人觉得整体质量不是太高,真正好的不多,有时候我要被迫从参赛作品中选出定量的照片。至于商业类来稿数量偏少,我个人猜测可能是商业摄影人士的领域竞争激烈,他们不太愿意分神再做艺术上的推广吧。有些稿件明显是投错了类别,导致一些好照片被淘汰,我发现有些艺术类别里的很好的人像作品,放在商业类就很有希望入围。”针对商业类别的首次设立,他也有专业的建议:“以后的分类细则可能还要再明晰些,但是目前的分类也有好处,可以将过多的风光摄影区分开来。”

商业类评委之一、来自美国的石志民从商业摄影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对这次参赛的商业作品作了分析:“在商业类别上,我们目前流行的大都是世界潮流的过去式,其实广告商业摄影以及时装与社会现状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我们目前还是缺少引领性的、推动性的东西,不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化那么简单。”针对刚刚起步的商业类别,他感觉这次国际影展缺少重量级和专业摄影师的参与,建议以后可否考虑设邀请展,将真正专业的那一部分摄影师吸引到国际影展中来。

折叠自行车 袁鹏(中国)

非主题-商业类-彩色金奖

女人香 陈松(中国)

非主题-商业类-彩色金奖

酒与杯 何异能(中国)

非主题-商业类-彩色银奖

GZIPP会员年鉴封面作品-积累 司徒健(中国)

非主题-商业类-彩色优秀奖

上一篇:十大折寿恶习 下一篇:奥林巴斯E―P5操控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