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改革切忌理想化

时间:2022-10-24 10:22:20

电力市场化改革切忌理想化

自从6月初中国电监会公布了启动华东、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的决定以来,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继中国电力企业实行厂网分开的第一步分拆之后,向竞价上网目标迈出的第二步准备。但由于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占整个国有资产1/4的电力资产之庞大,更由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和原有生产格局之复杂,无论是电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还是企业本身,对此都表现得相当理性与低调。然而,即便如此,也没有挡住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比如:在诸多头绪中电监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在当前电力紧缺的情况下启动电力市场试点的意义是什么?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的主导思想是什么?等等。日前,中国电监会副主席邵秉仁在访谈中阐述了他的看法。

当务之急是加强法规建设

发令枪响过,游戏开始了,可是相应的游戏规则在哪里?在电力体制新的形势和新的格局之下,《电力法》的立法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必然要做相应的修改和补充,电力市场化运作毫无疑问需要有新的游戏规则。对此,邵秉仁认为,电监会成立后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法规建设,因为修改电力法受立法程序的限制,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不可能出台。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一个电力监管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可望年内出台。针对舆论批评的分拆之初业内一轰而起的电源建设“跑马圈地”行为,邵秉仁说: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我们在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市场供求平衡,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反映出对市场的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因而也就更加凸显出强化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否则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市场监管强调的是要依法监管,用法律的手段弱化行政手段,目前的问题是监管如何跟上,我们的法规建设急需提速。这对电力企业也是新的课题,电力企业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要从习惯于行政管理到适应法制监管,从垄断行为转变到市场运作,否则即使是机构变了,行为方式还是老一套,是无法形成和参与正常竞争的。

建立区域市场目的在于优化配置打破壁垒

电力体制改革酝酿之时,我国电力供应平衡偏松,但是分拆之后即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缺水导致电力供应出现局部与季节性紧缺,这无疑增加了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如果单纯从市场的角度理解,人们普遍认为竞价应该是在商品富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在短缺的时候,理论上就无从竞价也不会存在壁垒了。针对这种疑问,邵秉仁说:我们要正视这种现实,但是应该明确,建立区域市场不单纯是解决竞价上网的问题,首先是为了打破省间壁垒,促进统一电力市场的形成,以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之所以搞试点,一是从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出发,其经济性和可靠性是第一位的,不可一下子在全国铺开,必须先在局部地区取得试点经验;二是引入必要的竞争,努力探索中国电力市场化的有效经验。从体制上考察,我们看到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力改革可以照搬,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状况不可能像有些人想象的,完全由用户选择供电商,那是不切实际的盲目理想化。因为一是供求关系决定;二是各类发电厂建设成本差异极大;三是现在输配电还没有分开,电价还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投资建厂的积极性,因此,目前我们选取了两个不同特点的样本进行试点。东北的特点是电价比较均衡,供求相对宽松,网络联结比较健全;华东则一直电力供应偏紧,前些年已经先期开始竞价上网试点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准备,市场化意识相对较强,目前也仅仅是拿出区域电量的20%来进行试验。邵秉仁认为,市场建设与缺电并不矛盾,不能因为缺电就不进行市场建设,相反,更应该借此加强开放,促进资源优化。

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针对电力体制改革中一些不顾国情,急于求成的现象,邵秉仁指出:当前电监会的工作重点是从电力监管的角度促进区域市场的发育和生成。区域市场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从过去的省为实体转变为区域市场,前提是电量要在省际之间做到统一交换,而当前交易量80%都在省内,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省为实体作为电力经济阶段性产物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必须要尊重历史事实,认识问题不应该非此即彼,这是一项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结构和体制一直在不断变化,电力体制要想完成从省级电力市场向区域电力市场逐步过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否则就无法推进。他强调说,市场化改革切忌理想化,如果与实际相差太远,欲速则不达。但也不能因为承认这是一个过程就不行动。他说:我们的中心思想是逐步推进,现有省级电力市场不能固化,改革的目标是让其市场化,逐步去掉行政壁垒,强化经济调节与价格机制的杠杆作用。

安全生产是电力运营的第一要务

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一些电厂机组非正常停机事故,邵秉仁说:电力监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最近的一些事故查处上,暴露出体制变动中的一些问题,反映出缺乏必要的一线监管手段与措施,应该予以重视和尽快改善。不论在何种体制下,唯一不变的就是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营始终是第一要务,当前主要矛盾是解决供求紧缺,讲改革不能脱离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安全问题首先是企业的自我管理,不应是政府负责,但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出了问题应有相应的责权部门负责,应防止职能交叉,都管又都不管。既然是搞市场化改革,就应该淡化行政色彩,对事故的监督查处强调法律和经济手段。

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区域电力市场试点工作的启动对已经开始的电力体制改革都具有关键意义。一些资深人士认为,电力完成厂网分拆之后,如能真正有效打破省间壁垒,建立起区域电力市场,提高跨省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则是向着未来实现全国联网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就将意味着电力体制改革带来了生产力本质上的进步,否则,对其评价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相反,因为真正的困难和阻力不在于区域电力公司的挂牌,而是其间的实质性运作。既然是堡垒,总是要攻坚的,对此,邵秉仁肯定地说:重要的是要取得实质性改变,否则变化将流于形式。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层,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很大压力,但是我们还是要低调务实地努力推进。

上一篇:中国经济“失衡”了吗 下一篇:关于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的六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