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4 09:47:03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要] 中学语文对于提高初中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初中生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初步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 中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本文具体论述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地位在不断下降,质量不断地滑坡。一是中学生上语文课不积极。某校中学语文课,离上课仅有两三分钟,40多人的班级只来了十几个人,大半学生没有来。四五分钟后,几个行色匆匆的学生向教室门涌来,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最后几排座位,等他们不慌不忙地坐下,教师开始上语文课了。前面的位子空荡荡的,只剩老师孤独地站在讲台上。学生都低着头,沉醉于课外书的美好境界。二是中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贫乏,他们对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作家、作品都缺乏最基本的理解、识记和背诵,更不用说其他一般的作家、作品。三是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差得令人吃惊。比如,有教师问到有谁从头到尾读过一位古代作家的全集时,只有一位女同学说她读过陶渊明的全集,其他同学立即对这位女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位教授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陶渊明集》很薄很薄。总之,调查统计数据和上述种种迹象无不表明,我国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确令人担忧。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用主义的功利追求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理科毕业生比文科毕业生好找工作而且待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大多对语文兴趣不浓,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学语文。比如,某中学清晨校园的树林里琅琅的读书声99%以上是读外语,而读中文经典的寥寥无几。一些中学每周四、周五两晚上的英语角热闹非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很少有人去过问中学语文。

2.认识上存在偏差

不少中学生认为语文是母语,中文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不必把精力花在语文上。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10%的学生是为拿学分才学中学语文,30%的学生对中学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40%的学生不喜欢中学语文,20%的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一般。

3.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

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而不是一墩而就的。笔者在调查“你是否有记日记的习惯”时发现,上中学前有,上中学后没有的占20%;上中学前没有,上中学后有的占10%;一直有的占20%,一直没有的占50%。由此可见,当代中学生对中学语文的学习投入远远不够。

4.语言环境的影响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交通、通信等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中学生使用语文的环境也悄悄的发生微妙的变化。不少在校中学拥有电脑,上网也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拥有手机,亲朋好友之间的短信交流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书信、留言等传统的联系方式自然相对减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应用语文的机会,文化语境的变化给他们的学习和提高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5.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很多同学学习中学语文不讲究方法,课前不预习,上课做笔记不认真,有问题既不与老师联系,又不和同学交流,课后又不及时复习,该背诵的没有背诵,该练习的没有练习,学习成绩当然难以提高。

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管理质量的措施

中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做到教学大纲规范化

为了切实搞好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由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协会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地、广泛地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具体组织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知名教授共同修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修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应使中学语文具有帮助学生梳理中小学所学的文学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简单架构,将新老知识系统化的功能。

2.大力传播中华人文精神

大力传播中华人文精神能使中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大学语文”课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终结,其教材应定位于课堂用书与自学用书之间。课文不选空洞说教的文章,应选优秀的文学精品,应是三千多年中国文学精华的荟萃。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中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中学语文课程必须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所谓课程专业化,不是说把中学语文课程变成专业课,而是说教师要有专业水平,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深入浅出,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

4.转换教学主体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节课均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教师将其有计划地分布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弄懂、记住。变换教学主体,让学生集体唱主角,让学生多讲,多回答,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

5.重视写作教学

教师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学生应用文体写作的训练。中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采取定时间、定地点、定训练项目、定检查标准等办法,扎实开展这方面的训练。为确保训练效果,完全可以采用“一票否决”的措施,即每次训练必须做到人人过关,直至过关为止。所训练项目中有一项没有过关的则视为“中学语文”这门功课不及格。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考查,才能确保中学生应用能力的达标。

总之,搞好中学语文教学是一项事关重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各级教师的创造性实践,需要有关方面积极支持,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密切配合。不过我们相信,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将取得积极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徐绍建.中学语文[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田兆耀.西方文学鉴赏[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上一篇:培养个性的花朵,激发创新的思维 下一篇:研讨式教学在工科大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