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不再烦恼

时间:2022-10-24 07:07:48

让作文不再烦恼

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就头疼。一个班里爱写作文的、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许多学生把作文当作了沉重的负担,更有些同学哀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当今的中学生本应是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生命意识鲜活的。可他们作文中有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无病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什么面对如此精彩的世界,学生的作文还是这么无奈呢?

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基本上做到了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它们缺的是个性,也就是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自我意识。一篇文章要能称得上好,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在文章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来呢? 本人觉得在下面几个方面应值得去关注一下。

一、多观察

如今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用功,中学生也不例外。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大多数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紧张学习中,无暇去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有些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视角肤浅,思想冷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是闭门造车。要强调的是这个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而是有目的地细致观察和思考,要捕捉所看对象的特点,否则写出来的人物就有可能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缺少个性。如一学生的作文《我的母亲》是这样写的:

“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中等个子,短头发,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她很关心我,每天早上替我烧好早饭,出门时叮嘱我多穿衣服。有一次,气温突然下降,灯下,母亲不但关心我的生活,而且关心义的学习,我做作业时就坐在我身边;我有不懂的地方,她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

这样的母亲张家有、李家有、王家也有,毫无特色,缺少个性。小作者知道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可他没有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所以就写不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母亲来。我们再来看一篇同样是写母亲的片断:

“我的母亲是一个工人,在这个行业中,她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认为她是认真的。她是车间的妇女主任,虽然她旗下的人不多,但只要有任务布置下来,她都兢业业地完成。一次,她们厂组织长跑比赛,谁也不肯报名,为了发动大家,她硬是撑着参加比赛,尽管跑完后她差点晕过去……”。

同样是母亲,后一个母亲就写得有特征。其实,每一个母亲,直至每一个人都是有其个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观察,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来反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有了自己的特色,要表现的人物就有了个性。

二、多阅读

我们要求学生多观察,还应建立在多阅读的基础上。广泛、科学的阅读,不仅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砥砺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还增加了知识的含量,提高写作水平。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阅读面拓宽了,视野自然开阔,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写起作文来,思考的角度也就会比别人多一些,那自然能写出有别于众的有个性的文章来。下面是一篇有关“小过失”的习作:

“何谓小过失?说一句谎话,占一次便宜都可列为“小过失”。然而,就是这小过失犹如千里长堤中一个小小的蚁穴,人们往往视而不见,见而不急,担忧的、惧怕的是犯大过失。但是我以为事物总是从小发展到大的,过失,也会从小演变到大。“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的这句名言就深刻地揭示了其中的道理。古人训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提醒人们要保持灵魂的纯洁,那怕是微乎其微的小过失也不能去犯,如果犯了决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它就会如同癌细胞在人体中不断扩散,直至吞噬掉你的整个生命。”

如果这位学生没有大量阅读的基础,我想以上的这些语句是很难写出来的。这也体现了这位学生作文中的个性。当然,课外阅读可以不必拘泥于形式,节假日、课外活动、临睡前,或作为学习疲惫时的调剂,都是适合的,关是要落到实处。

三、多琢磨

同样的事物景物,在别人的笔下显得有情有趣,有灵有秀。可是到了有些同学手上,就没棱没角,没滋没味。这就是缺少琢磨的原因。就拿我们曾经练习过的一篇材料作文为例。

材料是:眼下,有些学生渴望成长,以致临考前服用脑轻松、脑黄金等健脑药物的人数陡增。这些人的目的无非是企望这些药物能帮助他们在考场上超常发挥,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要求是:根据所给材料,写篇短文。有学生就事论事,陈述了企图依靠健脑药物来取得好成绩的弊端,揭示了产生这一弊端的原因在于想在学习上不通过努力而有所收获,想走不劳而获的捷径,并且指出了此路不通,应该回到通过踏实、勤奋取得进步,获得成绩的正确道路上来。中心较明确,条理也清晰。然而却给人们曾经相识之感。原来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分析的,文章成了一个脸谱,没有个性。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学生的习作:

“……如果吃了这些药脑袋就灵,成绩就好,那课可以不听,书可以不看,习题可以不演算,文章也可以不练习,只要坐下来,吃健脑药,吞健脑丸,成绩就会提高,脑袋就会灵敏。可是,头脑正常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常言道,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想不经过努力就获得好成绩,就像懒汉巴望天上掉下馅饼来,是无法实现的空想、幻想,只会白白地耗费宝贵的青春。寄希望于“健脑云”的同学应该猛醒了。

再深入一步想,形成“健脑云”也蕴含这样一种认识:外物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力量却是微不足道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有了利斧,体不能支的人也能砍倒大树:有了好笔,目不识丁的人也能成为文豪。可是头脑正常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论断是多么荒谬可笑。

当然有病服良药,伐木使快斧,作文用好笔是正常的,要“善假于物“嘛。可是考前迷信于健脑药物,做事乞求于外物,这就陷入认识上误区了……”。

正因为该学生经过了由浅入深细致地琢磨,所以能够将人们对“健脑云”现象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揭示思想本质;同时又并不完全否定必要的药物。从而体现了思维的深刻与周密性,发人深省。这样的文章才有特色,才有个性。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多看些美文、名著,多体味琢磨,丰富我们的头脑,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有个性的文章来的。让作文不再成为我们的烦恼。

上一篇:优化作业设计 改革语文教学 下一篇:语文教学课堂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