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脑卒中恢复的心理因素

时间:2022-10-24 06:42:19

影响脑卒中恢复的心理因素

摘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体质健康也得到了增强,但脑卒中的发生率却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中更是如此。在脑卒中的恢复阶段,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脑卒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本文浅谈脑卒中的心里因素对于脑卒中的影响。

关键词 体质健康 脑卒中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1抑郁对与脑卒中的影响

抑郁的开始、恢复和完全康复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由于神经生理的改变和对患上脑卒中的反映,会导致抑郁。而抑郁是主要暗示恢复的过程,尽管很多原因会引起抑郁,但抑郁还是作为评估和治疗影响心理、功能和医学上的健康的因素。

脑血管疾病和抑郁的情绪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抑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脑卒中的原因。将进3/4的国家认为脑卒中后的抑郁症是由于脑卒中本身导致的残疾和非神经损伤与以后的功能的改变相关的结果。30年以前,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具有匹配脑卒中与治疗脑卒中手术的功能。抑郁症的显著增加使研究人员认为,抑郁症与很多东西相比具有反应功能的能力。

过去的研究注意到,其中(胼胝体)有病变的位置,特别是左前方的损害,在严重的阶段随着抑郁症的开始和抑郁症的加重,抑郁症的病变接近左额叶顶端,右顶叶病变是抑郁症的亚急性期。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导致抑郁症不仅是神经解剖学的基础,而且也是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会导致大脑功能化学性质功能的改变。这方法的调查仍在继续,胼胝体的损坏和脑血管抑郁症最近被关注。然而受损的部位一直被争论。有研究证明抑郁症经常发生在严重的阶段(前三个月),尽管其原因(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都要求治愈脑卒中。在计划治疗的阶段观察脑卒中后的抑郁症很重要,而且是多因素的。脑卒中抑郁的特点是抑郁,或者是否符合抑郁症的标准,他们都暗示了恢复和康复。考虑到不好的结果,作为反映功能损坏,降低生活质量和死亡量,抑郁症反应了ADL受损和神经损伤之间的联系。

抑郁症的特点也许会产生孤立的行为,易怒,生气或者是敌对的表达方式。当这些特征减弱了,那就可能成为轻微的抑郁症,抑郁症的病史告诉了我们要注意脑卒中的哪些危险因素,此危险因素就超过了其他危险因素2-3倍。甚至一个无助的态度都会影响存活率。病人关于心理诊断与抑郁症的诊断的结果,有时会感到混乱,这种情况占到了19%~22%。那些诊断包括了冷漠(低动机或者低能量)和各种焦虑症。任何脑卒中后的抑郁症随时可能发生,这些症状经常被用于诊断抑郁症,这取决于抑郁症发生的早或晚。有发现指出消极的情绪会影响脑卒中的恢复和独立自主的ADL。

2焦虑症对脑卒中的影响

焦虑症的一些例子表明大脑左半球的损伤和解剖学的基础有一定的联系。情感的能力,情感的额外表现特点就像是哭和笑,但是没有悲伤或是抑郁的潜在感觉。过度的担心,焦躁不安、易怒的、紧张的,灾难性的反应(突然地焦虑、敌意、哭泣)也许和病变的部位有关,特别是左后内囊。尽管已经发生了,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抑郁症也许会减弱。焦虑症如果再加上抑郁症的发生,会损害功能的能力,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据估计脑卒中幸存者中有30%的人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以前发生脑卒中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大数量,发病前的消极影响,认知评估往往也是负面的。焦虑和抑郁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前兆,虽然它们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数量和特征有关系。

3其他精神或情感的情况对脑卒中的影响

其特征包括错觉、幻觉、偏执、狂躁。脑卒中的狂躁,这些情况会发生在2%的脑卒中患者中,并且也许会和以前的病史有关。脑卒中痴呆,就像普通的老年痴呆或血管性痴呆,需要经过多次的诊断,尽管诊断标准尚未有一致性。无论哪里,都会有6%~32%的脑卒中幸存者都会有痴呆的迹象。

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和直接损伤有关,抑郁症和认知功能相互影响,区别他们有时会有一些困难,抑郁症会导致认知损伤,这种损伤可以作为分类,这些情况对于治疗脑卒中的结果有积极作用。

认知能力与独立生活的能力有关,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直接相关。认知的能力对于功能的结果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ork statistic-2009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 Circulation 119(9):182.2009.

[2] Remer-Osborn J: Psychologically,behavior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post-stroke recover.Top stroke Rebabil 5(2):30-44,1998.

[3] Truelsen T ,Nielsen N ,Boysen G , et al:Self-reported stress and risk of stork: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Stork 34(4):856-862,2003.

上一篇:中学生教育与健康(膳食)孰轻孰重 下一篇:浅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