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2-10-24 04:36:53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探索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探索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对策:保持审计独立,建立垂直审计体制;进行风险性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引进应用科技,开展远程审计活动;要求审计人员进行相关资格认证,并建立培训制度;在审计独立的基础上强化内部控制相关部门的配合。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

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是:和传统的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信用中介的基本功能,导致其金融体系管理成为其生存命脉;商业银行运营主要是依靠居民存款来进行放贷,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危机和支付危机;商业银行面临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信息科技和汇率等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既要在加强对银行常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范,也要加强商业银行的投资风险审计工作。

一、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

在对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银行经费支出与领导的关系从审计对象中剥离,审计工作由总行领导,内部设计机制相对而言较为独立。内部审计的重点已经转向商业银行投资的效益性和风险性,不再以审核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为审计工作的唯一目的。而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以往的单线式的审计报告制度正在转型为双线型的报告制度,银行在进行内部审计的时候,除了向银行内部进行工作汇报之外,还要向银行外部的相关监管单位汇报审计情况。

二、内部审计存在效果不佳的原因

1、体制不健全

当前的商业银行管理结构中存在着四种内部审计体制。财物经理负责的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独立性,审计效果差,无法体现审计工作的价值;由相关部门的财物主管负责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相对较高的权威性与独立性,效果在目前的审计体制中处于一般地位,审计价值较低;由银行副行长负责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比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效果相对部门财物主管负责内部审计更为良好,但是审计价值普通;由高层的专门管理委员会管理,不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而且审计过程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因此效果良好,价值普通。

2、没有风险性审计

相关的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是通过系统,规范的审计方法以风险为导向监管相关机构的风险管理事务,并要求内部审计中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评估,从而判断审计事务的优良性。而在实际的商业银行中,内部审计并没有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工作,却是依靠社会审计来进行设计立项和相关的评价,根本反映不出审计的价值。

3、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且数量不足

从事审计工作的员工的特点是技术单一、学历低下,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足,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能胜任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缺少定期的培训机制,导致内审人员对予审计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无法快速适应,对于银行内引进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不能尽快熟练运用。商业银行中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多数身兼数职,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或者审计人员的数量远远不够银监会规定的员工人员的百分之二。

4、立项技术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立项过程中,经常将若干项目集中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段内,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人员准备不足,审计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增大,在银行内部进行立项审计时,对相关问题没有深入探查,导致审计工作的结果不佳;银行在进行相关的审计立项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审计对象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缺少必要的风险导向,造成内部审计价值丧失。

5、审计工作中各部门协调不力

银行审计的基础首先是要保证审计相关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配合完成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对审计工作起着指引方向作用。内部控制向经营、管理和风险等更深层次的控制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则通过对商业银行管理、效益和风险等的审计来突出其的服务性,随着内部控制和审计的日益深入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渐加深。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以业务类别和职能来划分组织结构,从而造成不同种类业务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因此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和相互配合。“审计”是监督,“控制”是调整,只有让两者相互辅助,才能更好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效果和内部管理水平。

三、增强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措施

1、保持审计独立,建立垂直审计体制

要保证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首先要求审计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保证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尽可能的脱离于审计对象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不受相关利益人和利益部门的干扰;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保证内部审计的级别和权限,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得到被审计对象的积极配合。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直接负责人的级别往往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建立商业银行高层的垂直领导,或者商业银行相关监管部门的直接负责内部审计,也即建立内部审计的垂直审计体制。

2、进行风险性为导向的内部审计

以风险性导向的内部审计出现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基于自身商业企业的投资行为越来越活跃,资本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交易的频繁,导致资本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也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引进应用科技,开展远程审计活动

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属于资本市场内的范畴。资本市场具有交易资本量庞大,资本价格受多种敏感因素影响在市场变动频繁和迅速的特点,因此要求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必须具备提供实时信息的能力。为了帮助商业银行完成其投资盈利,现代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其及时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后,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系统,对商业银行的会计、信贷信息等进行远程审计,在需要的时候实时监督审计,从而减少内部审计时专门要求商业银行被审计的相关部门专门配合造成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扰和停顿。远程的审计活动和相关利益人在时间空间上的隔离,将会降低审计工作中的干扰因素,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4、要求审计人员进行相关资格认证,并建立培训制度

随着商业银行投资行为的深入和发展,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银行账目的时候,将会遇到更为复杂的情况和挑战。因此在商业银行进行审计工作时,应该注意吸纳更为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思想。例如鼓励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认证等,或者邀请相关的专家为审计人员做相关专题的培训,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相关的审计单位应该建立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强化培训的相关性制度,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够稳步有序的提高,最终晋升为审计工作的专家型人才更好的开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服务。

5、在审计独立的基础上强化内部控制相关部门的配合

商业银行中每一个部门和个人都是商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建设和维护者,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就是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管理是否合理有效。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监督职能向服务功能过渡,审计人员也由强势转变成和被审计对象的良流。这种转变要求被审计对象能够给予相应的配合和沟通,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和内部控制的配合。

四、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有效进行有利于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帮助商业银行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在内部审计除了建立风险评估导向外,还必须必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被审计对象的配合、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和适当的审计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李,侯景波.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的探讨[A].吉林金融研究,2012(05)38-41.

[2] 张会玲.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初探[B].西安金融,2006(11)32-33.

[3] 焦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探析[J],知识经济,2010(17)39-40.

上一篇:试论企业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应用 下一篇:关于财政扶贫互助协会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