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闻中数据传播的语用意义

时间:2022-10-24 03:57:52

经济新闻中数据传播的语用意义

【摘要】数据作为一种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也具有符号的三种含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经济新闻报道不仅应对报道中大量的经济数据要求数据的指称意义真实准确,更应该关注数据的语用意义,站在受众的视角解读经济新闻。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经济新闻中数据的语用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新闻 数据 符号学 语用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的比重日益上升,尤其是专业类的财经媒体,其影响也在逐步扩大。而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报道宏观经济,还是具体企业,都需要借助大量产值、增速等统计数据来说明问题,因为数字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物的发展状况。一方面数据可以作为辅材料,解答或证明新闻中存在的问题,解释概念或说明事物特征,帮助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内容;另一方面是将数字作为主体,对其进行详细的阐释,帮助受众理解经济数据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专业的财经媒体是一种“窄播”形式,直接表现数字,势必影响传播效果,所以需要记者恰到好处的运用数据,深入浅出的分析经济现象,讲清经济道理。

一、数字意义的符号学阐释

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除了计数功能外,还肩负着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重担,所以说数字体系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具有符号传播的特性,其和文化的传播紧密相连,数字的背后具有文化的支撑,因为“每个数字都是能指和所指结合的单个符号,其他数词是在单个符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符合符号……,数词具有其他语言符号所具有的形和义之间的任意性,复合符号在行与义之间有理可依据,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非一一对应性及符合复合符号的社会性等。”①所以,数字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码,从本质上说,是人们用数字来理解其他领域中的观念,在数字领域中,表现为数字的本体特征,而在认知领域,则表现为纷繁复杂的文化内涵。

符号学鼻祖索绪尔将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者之间关系的结合便产生了符号的意义,是一种二元论。而皮尔斯和索绪尔不同的是,他将符号现象分为符号、对象、解释项,解释项的存在是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皮尔斯认为“没有解释项,符号的意义便无从理解”。皮尔斯的理论重视解释者的作用,不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系统,强调社会、文化对于符号解释的重要影响。所以他的观点比索绪尔的理论更合理,解释力更强。在皮尔斯的基础上,美国的哲学家、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涉及三方面的关系:即形式意义、存在意义和实用意义,将该论断应用于语言符号系统研究中,便得出了语言符号的三种意义: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这当然也包括数字符号的意义。数字的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客观世界中的某一实体或事件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意义,是语言符号的基本内容所传递的主要信息,它往往与字面意义重合”,数字的指称意义在经济、金融、投资或统计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表达的是确切的数量和比例,特点就是精确严明、客观准确。数字的语用意义是三种意义中较难把握和表现的,它体现的是数字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我们的经济报道在运用数字方面恰恰忽略了这一层面的意义,经常干巴巴的罗列经济数字,没能展示这些冗杂数字背后的深层内涵及对于受众的影响。本质上来说,经济新闻使用数字是为了表达意义,是以数字为手段来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所以如何使用数字,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则是传播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经济新闻中数据语用意义的缺失

数字的语用意义是三方面中最难把握和表现的。符号学中对于语用意义的定义为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字传播者与数字的关系和受众与数字间的关系。由于传者和受众处于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的观点,所以对于同一组经济数据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经济新闻中数据不再仅仅作为资讯的本质性和事实性,更重要的是其服务性和市场的需求性。而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受众在经济数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站在受众的立场分析、阐释经济数据,结果造成了文中数据泛滥,枯燥无味,影响了新闻整体的传播效果。经济新闻中数据语用意义的缺失主要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1、数据传播失真

忽视数字符号的语用意义结果可能会造成数据传播的失真,这里的失真不是经济数据和现实的不符,而是表达和理解的错位。比如受众对于一些经济数据,如PPI、CPI、GDP、PMI的理解会和媒体运用数据想要表达的观点不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质疑,例如“各省的GDP的加总数高出全国GDP数万亿元人民币,各省的GDP增速几乎都高于全国GDP增速好几个百分点。”在这里,文本的意义失去了终结性和一次性,具有无限阐释的可能,就好像对于同一经济数据,官员认为是科学的,民谣的阐释则是:张家有财一千万,邻居九个穷光蛋,一平均个个都是杨百万。②

针对数据传播失真的现象,要想加以解决,首先需要确定立足点,经济新闻在对经济数据进行解读的过程中,要把“新闻话题处理成公共语言,把对数据的观点编入公众习语,”这样更易于受众接受这些声明和观点。当新闻中对于经济数据的解读不是站在受众立场,而是以一种宣传的姿态来表达,很多经济数据往往就被赋予固有的意义,报道透露出意识形态编码形成的表象。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数据的阐释过程中,媒体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所谓的权利部门,但是数据最大的影响是对广大的普通民众,民众对于数据解释的缺失,是造成传播失真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新闻的采访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机会留给普通受众,以此来消解数据失真给受众带来的排斥感。

2、数据表现方式缺乏新意

经济新闻中,数字的语用是重头戏,很多新闻都是出自统计数据,但是如何传播那些枯燥冗杂的数字信息却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数字的语用意义不但需要传播者站在受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同时也需要运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及方式进行表达。经济新闻中和数据相伴的就是专业术语,对一般受众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具有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消化理解数据信息,深入浅出,进行形象化表达。例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曾在“节约用水宣传周”报道中说:“我国的水资源拥有量只占世界人口平均数的1/4,我国600多座城市,就有300座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打个比方,如果世界人均每天一桶水的话,那么我国南方人均只有一壶水,华北地区人均只有一杯水。”主持人用一连串的数字加比喻,揭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形象、易记,让人警醒。在具体的应用中,我们是通过对比来表现数字,还是通过折算把数字形象化,亦或其他的表现方式,这应视情况而定,运用得好,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数字的语用意义也就得到了最大的呈现。

综上所述,经济数据的背后具有文化的内涵,是符号意义的传播过程。数字符号的语用意义是“受众本位主义”的一种体现。在新闻中,能否站在受众的立场和角度解读经济数据,是做好新闻的关键。数字运用的科学、合理,传播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否则就会造成传播失实或失真等现象。既不能很好的表达作者的观点,也影响受众的理解,造成传播障碍。■

参考文献

①刘晓雪:《汉语言中数字的符号意义及翻译探讨》,《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

②郭栋、吴兰兰:《数据失真传播模式中的创新分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作者:河北大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电视综艺节目慎言慈善 下一篇:编辑与版面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