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什么?做什么?

时间:2022-10-24 03:19:46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什么?做什么?

编者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是空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重在实践。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需要有五个智库支撑,除了政治、经济和外交智库外,关键在于发展管理智库的作用。本文从30年管理智库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当前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经验教训及中国管理智库未来的十年展望,很值得广大智库研究者和爱好者一读。

最近,各大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智库”方面的文章,大都是叙述中国智库如何“特色”、“新型”,不但很多观点是重复的,而且没有回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到底是什么、做什么”的问题。

在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面,我国软科学研究工作者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起步比较早,所以体会也比较深,得到的教训也比较多。从管理智库的成功经验来看,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关键在于创新,在于坚持,在于有效性。

?一、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重提智库建设这一重大议题?

第一,当前中国理论界要热中有“冷”。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理论界常常是热的,缺少冷思考。因此,当前中国理论界要认真讨论智库与改革开放30年的作用中国经济建设与智库的关系、智库对经济社会发展预警等问题。

第二,智库成为一项国策,标志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智库是手段,建设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管理”优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真正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应当进行三个高层设计:首先,确立政治品质在各项工作中的主导引领作用。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当今政治品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例如,国家治理领导体制是一元化还是多元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责任到底领导和领导集体等等问题,都需要智库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其次,找到应对“经济决定一切”带来的弊端的对策。虽然CDP取消了,但是“经济决定一切”的思想依然存在,所以,真正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化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内涵发展上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再次,改变弱化知识工作的现状。高教的过度扩招,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科研机构过度市场化,导致科研能力不强。当前,中国知识界如何进行知识内容创新,如何发现人才、解放人才和解放知识,都是智库要研究、解决的大问题。

第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关键是有用、有效、有作为。当前为什么重提智库问题呢?一是对现有智库作用不满意,对智库意见重视得不够,听了一些不起作用的“带帽”智库意见,解决不了“怎么办”的问题。二是智库概念虽然来自西方,但不能西方化,中国智库必须“本土化”,也是西方任何国家智库所不能替代的。三是当前中国智库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外交”等三类智库,但这类智库从事政策研究之时,都缺少不了管理这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国,管理智库方面建设潜力巨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发展管理智库应是建立特色新型智库的一项大战略。

总之,建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应当说是史无前例的。

二、30年办管理智库的经验及教训

(一)中国管理智库的发展过程

我国开始引入国外思想库、智囊团思想是1986年,当时主要是为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开展软科学研究,由万里副总理提出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问题,这应当看作是现代中国智库的开端。

中国管理智库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中国管理智库渊源于1982年从大庆开始的科技进步调研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1982年至1992年前十年时间,主要围绕经济建设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其中,大庆科技进步调查研究6年时间,中国10大企业10大行业联推科技进步案例研究4年;第二,1992年至2008年的16年时间,主要围绕解决引进西方管理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推动中国管理本土化,提出“振兴中国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的对策研究;第三,2008年至2015年的近7年时间,主要围绕中国管理如何利用联合国南南合作多边舞台,进行“中国管理经验走向世界”的对策研究。目前,中国管理智库经过30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传媒、顾问和国际化”为一体的软知本集团。

(二)中国管理智库的成果、影响及作用

中国管理智库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推进管理兴企、管理兴教、管理强国方面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其中,“大型企业科技进步调研、‘软着陆’建议、管理本土化、中国国际南南合作”等四大成果在决策机构和社会领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和作用。

1.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转型以来,科技进步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管理智库研究工作者没有停留在宏观重要性问题的讨论上,而是选择了大庆油田作为案例,进行了6年的现场蹲点研究,从中提出和制定政策建议。

中国管理智库切入政策研究,不但符合科技进步的国策,而且智库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创新性、新颖性,成为我国智库研究的最新成果。

理论创新是智库研究的关键和核心。没有新理论就不能认识大庆特大型企业,了解他们26年来是怎样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建设的。,要想说明这个大系统问题,传统的狭义的技术进步概念解释不了,我们使用了广义的科技进步理论,制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指标和评价标准,从行业和大环境角度提出未来发展战略问题。成果共享是智库成果转化重要途径。大庆科技进步成果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科技报报道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和重视。

为了宣传这项智库成果,1985年,国家经委和大庆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全国区域与企业科技进步研讨会”,为科技进步振兴企业和地区发展提供新的成果和信息。这项成果还成为1986年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软科学研究座谈会”的交流成果,每位部长人手一份研究报告,研究成果还特别呈送了中央主要领导。

体制和组织形式决定智库研究效果。根据管理智库经验,我们认为,公司式智库体制是美国特点,但不适合中国国情,如果停留在原来的“政研室、研究中心、知名高校”现有体制中,智库能力也不能发挥,“政研企相结合下的课题组制度”是中国管理智库的一种成功实践,也是符合中国国情最有效的体制,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智库成果的生命力在于预测和发展。正是这个提前量,才使决策者有所思考、有所布道、有所准备。

从管理智库的效果统计来看,大部分智库成果从提出到实施或形成社会主流,一般提前3-5年左右,例如:“软着陆”概念的提出提前了4年,“高校智库”的提法提前了4年。

理论创新不但要总结好的,还要借鉴“失败”的原因。知识创造需要“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当前智库建设,应排出非创新因素对智库建设的干扰,反对在智库上搞成份论,反对以大欺小,反对“学霸”、“权霸”的占大头。研究失败不仅能找到为什么不能创新的原因,还能激励人们追求奋斗、向上的一种创新精神。

第三,成果转化。智库成果转化是多元的,不仅有媒体一种,还有自行转化方式等等。智库成果宣传转化要改变过度依赖媒体的心理。当前,不少有影响的大媒体“嫌贫爱富”,他们不愿意发表“小智库”、“小人物”等不出名的文章,不少记者都是按任务行事,真正深入发现成果和发现人才还做得不够。

推进智库成果靠自力更生转化,找出自身的特点,扩大转化点和面,由小胜积大胜,由时间换空间。采取优势转化、联盟转化、基层转化、实效转化、研讨转化、实验转化等创新转化。

任何一种依赖别人的宣传,其效果都是有限的;而我们自己转化宣传是大量的,每月每时的,自行转化具有长期性、积累性和增值性的潜在效果。

第四,领导重视。一项智库研究报告,能否受到政府机构和领导重视,是衡量智库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中国管理智库之所以从小到大,影响日益扩大,重要原因是研究成果受到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的重视、批示和采纳。

第五,社会影响。影响力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取决于成果大小;第二种取决于智库内部结构的效能性。中国管理智库是一家具有“研究、媒体、顾问、国际化”多功能的结构性集团,它的交叉和综合作用优势明显。管理智库已经成为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智囊团,不仅被获准采访全国“两会”,还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发展关系。

三、中国管理智库未来10年展望

中国管理智库未来的奋斗目标是,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资政新锐、为民强国,为此,我们确定了今后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深入研究“治国理政”理论体系。总结和研究管理思想,研究抑制经济体制,制定应对新常态管理的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服务。

第二,向世界各国介绍和宣传中国管理经验。新常态下,发展中国家用经验带动南南合作升级,为发达国家提供研究中国问题提供案例和资料,配合“一带一路”大战略,扩大中国管理经验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邀请联合国高级官员组成国际七人团。邀请中国在联合国的七位高级官员组成国际智库7人团,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为依托,为中国高层决策提供研究报告,进行顾问服务。

上一篇:灵活应用文字样式为文档添彩 下一篇:国芯当自强兆芯处理器系列整机产品网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