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24 01:46:56

高职《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经济学》历来都是经济类学科的基础重点学科,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和国外课程本土化的推进,《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几年,有关于《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也层出不穷,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双语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来促进《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经济学》;双语教学;学习动力

一、《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

目前在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各个阶段都普遍开设了《经济学》这门课程,但各专业层次之间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都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尤其在高职院校,由于课时和学生基础的限制,《经济学》基本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与简化。又因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存在问题,因而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其实,在国外高等院校中,《经济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皇后”,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的每个教学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模式,本科阶段的教学需要同学完全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主要内容,硕士阶段的教学需要扎实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基础,如果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欠缺,就会感到独立学习的难度很大。不过,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数学工具,一般的图表和解释就足以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更新也非常快,如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撰写的《经济学》已被修订了16版,美国人麦克康奈尔和布鲁伊合著的一本书《Economics》,已经修订到第17版。目前国内本科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较多,而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则处在探索阶段。

二、《经济学》教改中应重视的问题

正是由于《经济学》具有课程难、内容多、更新快以及与西方国家经济形势有密切联系的特点,所以在教改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适时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一直以来,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教学通常是重语法,轻应用。而这种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会了如何应付考试,但阅读英文原版资料的能力较差、速度慢,不能理解英文资料的实际含义,与人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不强。在《经济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拓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渠道,英文原版教材的使用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和英语表达方式,使学生能用英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经济学》本身源于国外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原理和框架均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同,有些翻译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这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经济学原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延展范围较宽的学科,使用翻译的教材大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教学内容无法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借助《经济学》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站在英文思维的角度,用英语去理解原著和思考各种经济学原理,把握经济学的精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见识,在第一时间吸收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在听课过程中使用眼、耳、口互动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

就对部分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有52%的同学学习过英文版经济学教材,有31.4%的同学既学习过英文版经济学教材又学习过中文版经济学教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7.8%的同学认为英文版本的经济学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优于中文版经济学教材。同学们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普遍反映用教学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得以发展是本课程的亮点之一。

2.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同学认为学习《经济学》,应当少一些讲授,多一些讨论,多一些实例,希望教师能把抽象的内容与实际相联系,深入讲解,扩展知识点。可见,教师只讲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将有关财经新闻或时事政治融合进课堂教学中,既讲授了经济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还养成了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

另外,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这就出现了一种考大学容易,毕业更容易的现象。高职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下降就代表着高职生源学习成绩和能力的下降,又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严格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明显不足,而整个社会呈现的“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和“拼爹”的局面,这就更加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草草应付了事,考试听天由命甚至作弊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改措施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改措施中必须有适当的促使学生学习的压力因素的存在,而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严格考核制度,学风正了,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学习动力存在,再通过教改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样教改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总结

高职生学习《经济学》的目标不是全面掌握其理论体系,而是掌握其适用的原理,并能利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指导经济工作。为此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创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J].高教论坛,2007(5).

上一篇:论高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其职业素质提... 下一篇: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