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

时间:2022-10-23 11:39:32

如何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

一直以来,不少家庭都将高考视为孩子人生的重大事件,平时除学习外,做任何事情都会被视为离经叛道。孩子由于持续的学习、单调枯燥的生活及长期缺乏娱乐轻松的体验,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考试焦虑症更是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现象。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影响巨大,高考甚至成了一些考生学业的终点。

【案例点击】

小周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自升入高三以来,他感到身心疲惫,做什么事都有心无力,学习时间稍长就会哈欠连天,头昏脑涨。即使星期天睡上一整天,还是觉得很不解乏,浑身酸懒无力。已经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学习任务越来越重,而他偏偏经常失眠,每晚需口服安眠药才能顺利入睡。他感觉脑子反应越来越慢,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明显降低。在焦虑的同时,又会产生自卑和嫉妒心理,觉得其他同学状态都很好,而自己却不断退步。平常内向安静的他,近来变得急躁、冲动,但又不知何故。

【理论解读】

考试焦虑是学生经常出现的一种希望考好又怕考砸的一种心态。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其结果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过度强化无法预知的考试结果,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没有掌控感,使得考试本身成为一种威胁性刺激,于是产生了紧张焦虑反应。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例如生理上出现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多汗,手足发凉等;心理上产生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丧失信心和自我否定等心理症状。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昏脑涨,注意力无法集中,呈现思维僵滞、效率低下、睡眠障碍等状态。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甚至迫使其放弃学业。对此,仅靠学生自己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常常需要家长、老师、同学甚至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考试焦虑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紧张的动机和学习成绩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则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也会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考试过度焦虑不利于复习和应试,它不仅会降低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也会影响考生的身心健康。考试焦虑是目前中学生普遍面临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考试焦虑的形成与个人的认知评价、学习方法、个性特征以及心理压力等有关。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心理调适,对减轻和消除生的考试焦虑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是人类身心状况的重要预警系统,情绪反应会触发特定行为倾向,如恐惧与逃跑、愤怒与攻击、厌恶与排斥等。长期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消极情绪反应具有适应环境的意义,消极情绪能使个体在威胁情境中获益, 当个体体验到生命受威胁时,消极情绪会使个体产生一种特定行动的趋向(如体验到恐惧时,流经肌肉群的血液增加,从而为逃跑或抗争做好准备),并会窄化个体的思维行动资源,从而使个体更加专注于即时的境况, 迅速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 以求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消极情绪及其特定行为往往能够提高人类的生存或生育概率,这在人类的进化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常,消极情绪及其特定行为的作用也会通过遗传保留下来。因此,人类对消极事件的印象往往非常深刻,这就是“消极事件偏差”。同时这也会导致人类更容易有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反应,并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在现代生活中抑郁症发病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学和心理学对抑郁症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人们对于消极情绪体验的功效了解且运用得较多,而对于积极情绪体验的功效和价值则认识较少,应用得更少。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具有完全不同的适应价值, 当个体在无威胁的情境中体验到积极情绪时, 会产生一种非特定行动的趋向,个体会变得更加专注并且开放。在此状态下, 容易产生尝试新方法、发展新的解决问题策略、采取独创性努力的冲动。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诸多行动可能性的过程, 从而拓展个体的注意、认知、行动的范围。此为积极情绪的拓展功能。例如兴趣, 通常产生于安全且具有新奇、挑战和神秘的情境, 会驱使个体对情境更加关注,并激发个体探索的认知, 不断获取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知识和经验。在此保持开放的过程中,新的想法、经验和行动极大地拓展了个体的思维和行动。这就是积极情绪的建构功能。由此看来,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使用消极情绪的功效而忽略积极情绪的功效,显然是不科学的,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会产生巨大的伤害,甚至破坏学生的自我存在价值。通过调动积极情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认知和创造能力。

案例中的小周,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出现了很多心理甚至躯体症状,一是因为其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因为没有有效应对压力的方式。一般来说,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会自然产生消极情绪,一旦长期承受压力,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问题甚至抑郁自杀。面对压力,小周无所适从。结果很显然,像小周这样的学生或在班级里痛苦地坚持,或去医院治疗,或回到家中休养,还有可能最终放弃高考和自己的学业,严重的甚至会自杀。

【应对与导引】

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很重要。在指导思想上,教师需要让学生感知: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合格、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了,我们正在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接受高等学校的挑选,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的高校以及专业。应以平常心来看待高考,高考只不过是学业生涯中的一次重新洗牌、一次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它不是学业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个学生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人生选择。即使没有能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而是走向社会就业了,也是好的选择和新的起点。如果将来需要和想要学习的时候,大学之门永远向我们敞开着。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必须明白,虽然选拔考试有较高的难度,是凭成绩择优录取,然而现在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因此教育教学的难度永远应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为标准线,而不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让学生被高难度和大量的应试训练摧毁斗志。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在于让学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具有清晰的认知,对考试成绩和自己的目标学校具有现实的掌控感。这样,学生才会做到在现有水平上开发潜力,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下面三个来自积极心理学的建议非常重要。

首先,努力减少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教师应该认识到消极思维的不合理性,帮助待考学生正确认识压力事件,减少消极情绪。要认识到对问题无休止的担忧和思维反刍是降低积极情绪的重要原因,在思维反刍发生时,最好通过分散思维如有规律的运动,有效减少消极情绪,保证精力充沛。当失眠产生时,不要纠结于失眠的不良影响,只要安静休息就好。同时,努力改变消极的周围环境,减少消极刺激源,降低消极情绪发生的概率。父母和老师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其次,尽量增加学习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教师要用积极的方式思考各种事物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含义,努力付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体验真正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要从积极的事件中寻找好的方面,反复体验其中的积极情绪,比如当每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要反复品味这种快乐。试着养成与别人分享快乐的习惯。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门课,不能只着眼于学得不好的学科,而要关注自己的优势学科,并将优势学科的成功经验推广、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通过优势学科建立起来的自信将会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学会享受自然的美好,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可以愉悦身心并拓展思维。应坚持适度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即使再忙,也要把锻炼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完成。当我们有充沛的精力时,自然就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最后,确立对高考的正确认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考只是高中三年的最后一次作业,是进入高等学校的一次选择。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继续奋斗和选择,绝不能把高考看成是唯一的选择和出路。事实上,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是我们前一个阶段学习生涯的一个终点,更是后一个阶段一个新的起点。

(责 编 子 君)

上一篇:开发特色课程“玩 出”多彩童年 下一篇:携手家长,陪伴孩子“化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