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10-23 06:52:40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德意志银行在2007年的研究报告称,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很可能超过20%,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将在2011年达到600亿美元。世界银行前不久对150家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8.9%的企业计划三年内进行海外投资,另有12.9%的中国企业具备这一意向。“走出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共识。

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较快;投资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合资、新建、并购等模式建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投资区域不断扩大,但遍布世界各地,全球五大洲都有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投资行业分布不断拓展;投资主体也由单一的国有企业逐渐转变为民营企业、地方政府企业、中央企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格局。针对最新出现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核心技术;品牌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04-0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开始大量走出国门,走上跨国经营之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势头。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1 投资合作地区分布越来越广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广泛实施,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外直接外投资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到2008年底,中国的12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简称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但出于政治因素、较低廉的成本、避免贸易壁垒等因素,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以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为例,亚洲和非洲国家依然是我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分别达到90%和81.4%。

1.2 投资模式出现多样化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相对缺乏。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开辟东道国市场,初期投资多以试探为主,通常采取合资方式。但近年来的投资模式不断创新,投资办厂、兴建生产基地、国外销售、跨国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逐渐开始兴盛。

1.3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增速不断加快。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9月8日联合《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共同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以下简称流量)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其中非金融类418.6亿美元,同比增长68.5%,占74.9%,金融类140.5亿美元,同比增长741%,占25.1%。截至2008年底,中国8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1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以下简称存量)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1.4 行业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从流量看,涉足行业不断增多。2007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投资占到当年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1%,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为66亿美元,占全部总量的24.9%;商务服务业56.1亿美元,占21.2%;交通运输仓储业40.7亿美元,占15.4%,主要是水上运输业投资。从存量看,行业分布比较齐全,2007年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和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合计占存量的80%。其中商务服务业投资为305.2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25.9%,批发零售业占17.2%。

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要科学地制定自己长期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1 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各国企业获得高额利润、争夺市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而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则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和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产品标准化趋势则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应加大投入,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2.2 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跨国管理人才

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经理人才。人才不足是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国要大力开发和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靠自身培养的不足。同时,利用国际优秀人才来逐步培养本国的管理人员,跟上全球化的步伐。

2.3 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产品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该借鉴国际经验,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产业。我国企业经营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如中式菜、中药、丝绸等,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并具有不可模仿、难于替代等特性。例如,北京全聚德烤鸭,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样的产品进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及信任,并能成功吸引更多资金的注入,能够增加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4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企业信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而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名牌、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力、增值力、后续力大小的体现。名牌一般要具有可靠的质量,极高的知名度,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假如说企业品牌决定企业当前的利润和战略,那么名牌战略则决定企业长远生存发展战略和未来持续增长的能力。比如,海尔重视品牌的打造并真诚的为客户创造价值。因此,注重品牌意识就是注重中国企业自身的形象,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与防范[J].国际经济合作,2005.

[2]李福胜.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家风险研究[J].拉美经济研究,2006.

[3]伊柳营.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曹林静,周政芳.新建投资与并购投资两种FDI进入模式的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

[6]郑显华,王海英.并购与新建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

[7]罗来军,朱艳,罗雨泽.中外合资企业外商和中方的出资博弈――一个解释和规避外商出资违约的分析视角[J].软科学,2007.

上一篇: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与金融危机中的对策探...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我国的国际贸易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