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禁止制度分析与构建

时间:2022-10-16 07:16:00

竞业禁止制度分析与构建

摘 要:当前无论立法还是司法都没有对竞业禁止制度给予应有的重视,从竞业禁止制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国外立法、司法的经验 ,分析了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竞业禁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79-01

竞业禁止是一种对未来损害予以事前防范的制度,它对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重大利益不被竞争对手所知悉或利用,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与选择。

1 竞业禁止的含义

竞业禁止是指员工依法定或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兼职或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竞业禁止有两种形式,一是法定竞业禁止,是指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所有的劳动者或特定身份的人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或与身份有关的利益主体相竞争的工作或经营活动,是当事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另一为约定竞业禁止,双方可以在不违利益的情况下,通过协商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规定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得从事与其服务的权利单位相竞争的工作或经营活动。

2 我国竞业禁止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竞业禁止的规定零散且可操作性差,不能充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主要缺陷体现为:第一,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范围过于狭窄。我国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总经理、 副总经理;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经理;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经理;合伙企业的所有合伙人。忽略了监事、合伙企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负责人。这样缩小了应当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不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二,关于法定竞业禁止的内容表述不具体。我国法律关于法定竞业禁止的内容为:“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相同、类似的营业”,“不得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至于何为“相同、类似、相竞争”的营业,缺乏必要的具体解释;第三,对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免除规定有差别。我国《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对竞业禁止义务的免除绝对禁止;《公司法》规定如果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可从事竞业行为;《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经投资人同意的竞业行为可以免除;第四,承担责任的方式不一致。我国《公司法》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竞业禁止规定,其所得收入应归公司所有,并可由公司给予处分,即公司有归入权;《合伙企业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竞业禁止义务主体违反规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即企业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第五,对约定竞业禁止的规定过于原则,对竞业禁止约定的内容是否合理和竞业禁止的时间、地域和领域限制缺乏具体规定。

3 完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的建议

3.1完善我国现行立法

统一企业法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凡是我国现行的企业法,都应当规定竞业禁止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和加强特定人员对企业的忠实义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方面的立法空白要尽快填补。不同企业法的相关规定要尽可能协调一致,体现法律的公平,实行同等的保护与禁止。结束法律之间规定不一致的现象,将法定竞业禁止的内容统一为同业禁止、兼业禁止、保守商业秘密。对于法定竞业禁止义务是否可经法定程序免除,应持谨慎态度。既体现市场经济意思自治的原则,也必须明确义务免除的法定程序的严谨。

3.2 明确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

竞业禁止针对的对象为凭借业务关系或者其他关系有机会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例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决策人员、财务人员、高级研发人员和处于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市场开发与营销人员等。公司的监事具有对公司业务执行机构行使监督权和对公司财务实行检查权,其职能决定了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商业秘密,因此,应将监事也列入法定竞业禁止的义务主体中。除此之外,还应当增加公司的高级营销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法务管理人员等,使《公司法》和规定同《劳动合同法》保持一致。并且那些根本没有接触商业秘密机会的人员不能成为竞业禁止合同的主体。

3.3 赋予企业归入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

对竞业行为造成的损害,权利人可以行使归入权,也可以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当归入权不能弥补损失时还可以将两权并用,竞业主体所服务的与本企业竞争的个人或者企业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当归入权不能弥补损失时还可以将两权并用,竞业主体所服务的与本企业竞争的个人或者企业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公司法》确认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所得的收入应当收归公司所有的“归入权”制度,但对归入权行使的时效期间却并未规定。

3.4 对约定竞业禁止时间的限制进行修改

两年时间限制过于绝对,应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制定灵活浮动的范围。如:高新技术领域中,技术秘密和营业秘密可能有效期短暂,则可以约定少于二年的时间,传统行业中则可以规定时间稍长。对竞业禁止的领域限制应更具体完备,应区分行业和岗位两个要件判断是否是“从事同类业务”。

3.5 明确补偿金和违约金数额范围

企业应当给予受到禁业限制约束的员工合理补偿,企业不仅应当对竞业限制条款本身进行谨慎设计,且应当妥善设计补偿方式以及争议解决机制。对企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给予劳动者的补偿和劳动者违反约定给单位的违约金应明确数额的范围,如:补偿数额不得低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年工资收入,违约金不得高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的3倍。

参考文献

[1]王庆丰.竞业禁止纠纷审判问题初探[J].法律适用,2008,(09) .

[2]刘继峰.论竞业禁止协议的滥用及制度完善――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的规定[J].学术论坛,2009,(06) .

[3]周维琦.违反竞业禁止约定之认定[J].中国社会保障,2009,(06) .

[4]赵凤鸣.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09,(17) .

上一篇:我国政府现阶段发展第三方物流策略探讨 下一篇: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