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06:50:36

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对数学的情感,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传统教学的利弊

传统教学主张学生课前预习,很多东西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学生提前预习,没有一个探究的环境,学生直接就获得书上的结论,那么上课的时候,即使教师创设了探究的环境,但预习过的学生因为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就会直接给出结论,这样不但自己失却探究的过程,也使得其他同学丧失信心和兴趣。因此,对需要探究的课题,我主张可以不要学生预习,让学生在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里进行探索知识和方法。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兴趣调动到高潮,而且“双基”也得到落实,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注重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做的”,“谈谈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不但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从中体验到数学发现的乐趣。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兴趣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古人说,“授人一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自主学习,是个体获得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师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小学生应该更多地采用以自我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从而获得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未来的学校必须把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努力实现受教育者把别人的教育变成自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进行自我教育。其中在数学课堂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2.1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上。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要能够体现出其主体性,并且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或者指导。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这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传授——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其主体性,从而落实主体教育思想。

2.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地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原本单调、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数学教学的兴趣与自主性能力培养的策略

《课标》明确提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务必改变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投入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3.1培养学生教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十分重要。我对新课,采取课堂趣味教学,即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生产、生活中有趣的问题引出新课,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提供有利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信息,创设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的条件,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参与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采取手段“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善于发现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失败了,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并挖掘失败中存在的成功因素,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2开放联想,使学生的探索得以飞跃

课标中提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适当增加一些联想与开放题,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多联想,多思维,多创造,教师的观念应该是开放的,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教师的课堂应该足开放的,鼓励学生上讲台,教师作观众,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足开放的,答案可以不唯一,过程可以不唯一,方法可以不唯一,思路也可以不唯一,把这几个开放引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也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多方位的联想中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便于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3.3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会在心理层面发挥学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提问、谈话、讲解,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讲述生动有趣的数学应用现象和数学家的奇闻趣事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借助本身具有信息量大、活泼直观、多感官刺激等优点的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渠县清溪场镇第一中心小学)

上一篇:“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体现 下一篇:如何做好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