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三自”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23 04:10:59

新课改下“三自”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 要】新教改的不断推进和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实施,使得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适当降低运动项目的教学难度和强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锻炼,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价值观。而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便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新课改的要求而建构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三自”体育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三自”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理论基础、特点、新模式的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以便与广大同仁一起探讨。

【关键词】新教改;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东风吹遍全国,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教学目标的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所替代。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及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现阶段每位体育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本人根据几年来对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为该教学模式不但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三自”体育教学模式的涵义

“三自”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自学、探讨,以获得亲身体验,初步建立动作表象,产生学习动作的兴趣和疑惑。然后通过教师点拨(及时的语言提示或适当的动作示范等)及学生间的合作练习、互助探究,让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练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使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断完善。最后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体验更大的成功的乐趣。它包括“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三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动态教学过程。

二、“三自”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但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人获取知识有三大途径:直接参与、借用视听媒体、利用抽象符号。而直接参与是最具体、学习者最易理解和记忆的途径。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非指导性的含义是尽可能少地用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命令的、启发性的形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而化为己有的知识才是最有意义的。

三、“三自”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

1、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意学生生理与心理均衡协调地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完善,自我发展。“三自”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它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自主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心情愉快,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

2、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个性,塑造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新模式的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状态,引发兴趣,激发动机,引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目标,在自我反省、评价、矫正中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解决问题。

(1)创情激趣

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人的行为都是有诱因的,任何行为同时也是有目的的。从兴趣形成过程来看,只有对内容、对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当前,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要改变这一现状,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真正使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首先,兴趣的培养是开启这把锁的金钥匙。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如在进行障碍跑的教学中,我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将简单的穿越障碍想象为战争中的冲过火力线或旅游行程中的翻山越岭,跨越大河,攀登高峰。这样,便极大的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为教学开了个好头。

(2)引导学生自我体验

体验是每一个人都经常经历的,但每个人体验的方式都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让学生体验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场地器材等条件去选择时机、方法。如练习弯道跑时,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身体向左侧(即向弯道内侧)倾,身体直立和身体向右侧倾三种身体姿势跑过弯道,感受一下哪一种姿势跑过弯道的动作最协调,速度最快,效果最好,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得到一个亲身的体验,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2、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是指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动作表象,经过教师及时准确地指导、点拨和同学间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动作更加完善。

(1)学生的自我完善需要教师的指导,而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练习、互助探究是实现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合作练习是指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把学生恰当地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同学们在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中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动作的掌握,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例如武术课基本手型手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2人一组的相互合作练习,一人将手臂前平举并立掌作为“靶子”,另一人对“靶子”练习,相互纠错,逐步巩固提高,完善技术动作。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完善动作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所谓“点拨”是指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等,指点或提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提高自己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的现实的自我鉴定。如在排球教学中,学生练习接发球时,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叠、插、抬、压、顶”,来提示学生连贯、准确的完成动作练习,从而收到“一语点破”的效果。点拨又可分为集体点拨和个别点拨,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精心设计点拨的时机和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动作,满足自身对知识、技术和技能的需要。

3、帮助学生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本文主要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给学生一定自由的空间,去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

(1)创新,就是说运用知识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在动作基本掌握了以后,有时会在思维和行动上表现出满足和卷怠,这时教师就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他们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自我的思考与合作中得到更大的满足。如在后滚翻的教学中,在学生的技术动作基本形成之后,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利用集体智慧将所学的单个技术动作,创编出一套动作,结果各小组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2)自我评价是指创新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定目标,即通过自己的努力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然后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促进自我的发展。这样,具有不同差异的个体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曾经在一节健美操课上,有个女生协调性特差,动作做得特不好,但是这个学生特别的投入,她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拼命地在那做、在那比划,或者向同伴寻求帮助。虽然最后在展示的时候,她的动作确实还是比其他同学差,但大家都被她这种投入,这种想创造,这种为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全力以赴的行为所感动。所以,所有的学生都给她鼓掌,老师也给她记了优秀。事实上,她那种对体育的投入,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拼搏,创造出来的成功喜悦和大家对她的高度评价,意义是深远的。而这个让她感受的过程,就是她自我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价也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陶醉,自我发展的过程。

总之,自主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三个过程是循序渐进、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通过“三自”体育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了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及创新能力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主编,吴立岗.

[2]《体育教学》主编,毛振明.

[3]《学校体育研究》主编,李习友.

上一篇:对《桃花源记》两个英译本的译文对比评析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态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