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时间:2022-10-23 04:01:59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摘要】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德育、美育等方面进行渗透,让学生从语文的教学情感中体会语文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语文课堂上获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情绪 调节

情感是引起思想共鸣的媒介。课堂教学引入情感教育,不仅能有效调整学生课堂学习时的情绪,还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感染的是学生的心,共鸣的是学生的情。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特别是在深情阅读时声音的感染力,将学生对音韵美、节奏美的体验上升到对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高度,从而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了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绪激发的原则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情绪进行有效的激发,才能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情操的陶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情感教育原则,主要有:

1.课堂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尊重 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从情感上感染学生,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促进学生对情感语境的体验原则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营造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情感语境,让学生从内心上得到共鸣,从身临其境中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从而实现语文情绪的感染力。

3.加强对学生互动启发的尝试 小学生情感比较真挚,教师课堂教学需要用深情来回应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饱满的情感渲染,用教师的热情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下得到情绪的高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探讨

1.从教学情境中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情感的认知比较肤浅,在课堂教学上要善于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上获取有效的学生心理判断信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让课堂氛围充满情感,比如在学习《大海中永生》时,由于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必要认知,对有关的历史知识还难以真切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带来了难度,为此,通过用录像或录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历史背景,从历史画面里来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的情愫,对伟人的崇敬之情顿时让学生受到了感染。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从历史的画面中感知到悲壮与凄婉,进而展开了联想,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内心实现了共鸣。

2.通过对语言魅力的感知,来实现对情感的激发 小学语文课堂以说为主,语言的运用不仅能将文章的意思进行再现和表达,也通过对语文中字、词、句等描述,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学习某些文章时,通过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注满深情的朗诵来引导,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新鲜的事件出发,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群情激昂的氛围,比如在学习散文《三亚落日》一文时,作者先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幅如诗的画面,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银光闪闪的沙滩,椰树婆娑的倩影,一切让人心醉神迷。以此为背景,主角落日上台了,如一位顽皮的孩童,如一只大红灯笼,又像一位训练有素、身手不凡的跳水运动员,上演了精彩绝伦的独幕剧。整篇文章行文优美,想象丰富,将三亚落日的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学生从语言的感染中体悟到三亚落日的美仑美奂,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通过真挚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哪怕是一个动作,哪怕是一个微笑,哪怕是一个眼神……为此,教师要时刻将自己的表情与教学进行恰当的配合,从面部到动作,从无声到有声,大量的情感信息都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教师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情绪,比如生活上的琐事,工作上的不顺等都不能将烦躁写在脸上,通过对自我情绪的调整,用饱满、激情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切地感知教师的积极情绪的感染力,促进课堂教学以情动情,以情传情。比如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的朗诵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发自肺腑的赞叹,通过情感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情感真挚的教师,往往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能够唤醒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教师的情感只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和教师的教相一致,“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实现。

4.加强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学生智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中深入思考,锻炼联想,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提升,比如在学习《我的战友》时,通过对文章中的插图进行审视,再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情境渲染,让学生对文章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通过仔细的观察,从观察中产生对的光辉形象的形成,于是,学生对英雄的敬慕之情便油然而生。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来发掘学生的情感诉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掌握,从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流中将学生的情感作为重要的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来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实现德、智、审美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邵景进、张大均等.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PKU CSSCI-2010年4期.

[2]杨红玉.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绪智商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小学)

上一篇: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