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保险成长困境及发展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23 03:59:42

县域保险成长困境及发展路径选择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县域保险发展中存在的服务不到位、违规展业等成长性困境问题,认为县域保险发展环境欠佳、外部监管不到位、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境是导致县域保险市场落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发展壮大我国县域保险市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县域经济;保险发展;成长路径

县域保险市场是指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保险。近年来,我国县域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但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在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成长困境

(一)服务深度广度仍显不足

一是从事机构少。一些保险公司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调整了市场策略,对拓展县域保险市场积极性不高,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农村市场“无利可图”而从中整体退出,从而导致县域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偏少。二是险种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大多数险种,均偏重于城市市场,一些针对县域尤其是农村的险种也未充分考虑城乡差异,真正适合县域老百姓消费水平的险种不多,特别是农民最盼望的养老、医疗、子女培养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险种更是少之又少。此外,在险种的交费水平、交费方式等方面也与县域农村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限制了县域保险的发展。三是农保覆盖面需拓宽。由于成本高、风险大,目前涉农保险涵盖面仍比较狭小。从机构数量上看,乡镇一级营销服务部数量较少;从保险品种看,推出的主要是针对水稻、棉花、油菜、母猪、奶牛等的保险,而其他一些急需险种,如柑桔、烤烟等保险仍未推出。

(二)违规展业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变相提高手续费。虽然保监部门对人手续费率有严格规定,但为抢占市场,部分保险公司采取返利、降价等手段,变相提高保险手续费。二是不实甚至虚假宣传。保险营销员普遍存在“只拉保险,其他不管”的心里,一些营销员在推销时过多宣传或夸大保险的好处,而故意隐瞒免责条款,误导消费者。三是强制搭售保险产品。银保合作中,少数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捆绑销售保险;部分财险公司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在办理交强险时,强制要求车主办理其他类型保险。四是延赔、惜赔和少赔。目前,投保人普遍反映保险存在“购买容易理赔难”问题,比如车辆事故半年不结案是常事;少数保险公司在事故发生后会找各种理由惜赔、少赔。五是登记注册打“球”。按照规定,一名营销员只能在一家保险公司注册。但一些营销员为增加收入,便以子女或者配偶名义在其他公司登记注册,展业任务则由自己来做,打政策“球”。

二、原因分析

(一)发展环境欠佳

一是地方政府支持不够。近年来,各县级政府相继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奖励办法,并推出了系列支持优惠政策,但针对保险机构的基本没有。涉及保险纠纷时,政府相关部门态度也是“政策用够,向弱者倾斜”,基本由保险公司赔付息事宁人。二是公众认知存在偏差。一方面,县域居民风险意识差,对保险知之甚少,不愿参加保险。即使投了保,但当收益低于预期便即刻选择退保;另一方面,保险业“投保容易、理赔难”的印象在老百姓头脑中一直难以消除,导致保险展业难度大。三是司法环境有待改善。随着县域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也大幅增加。但在保险纠纷案件中,部分保险公司还未接到客户报案,法院已经将传票寄达公司。同时,在司法鉴定中,保险公司反映鉴定机构对伤残等级的确定随意性大,不同鉴定机构可能得出不同的鉴定结果,直接影响保险赔付。

(二)外部监管缺位

一是监管触角难以到达县域。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市县一级就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目前省级保监部分对县级保险机构的监管一般采取暗防和非现场监管的形式,现场检查较少,因人力所限,现场检查也难以覆盖到县域全部的机构。二是行业自律组织尚未形成。目前,地市一级基本都成立了保险行业协会,但由于县域机构少、业务简单,大部分县域都没有成立保险行业自律组织,保险机构在基层展业存在很大随意性。三是工商部门管理难度较大。监管部门对保险机构营业场所虽有明确要求,但保险机构营销服务部或营业部少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范办公设施的,有些保险机构自开业以来,已多次变更办公地点,导致营业地址与工商登记不符;有些甚至反复入市退市,不进行工商登记,工商部门管理难度大。

(三)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人员流动频繁。随着县域保险机构数量的增加,对保险人员需求增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手中掌握着一定客户资源的业务经理,成为各保险公司争夺的重点,在高薪、高位的诱惑下,保险人员频繁跳槽。二是勘测定损缺乏监督。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测时,都只派1名理赔员。由于缺乏监督且定损标准不统一,为理赔员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三是银保合作权责利不对等。银保合作中,由于保险公司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对合作银行的保险销售员是否尽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加上银行销售员本身要处理的银行业务较多,很难花大量时间为投保人讲清楚各险种区别,导致银保合作中宣传解释不到位,时常出现退保或投诉现象,而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四是持证率偏低。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必须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保险人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保险业务。但个别保险公司、少数县市保险营销员持证率偏低,与监管要求相差较远。

三、发展路径选择

发展县域保险市场,需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保险的本质特征是县域保险功能定位的基础,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是保险的基本功能,县域保险也不例外;二是消费者需求是县域保险功能定位的衡量标准,只有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提供保险产品,保险市场才有生命力;三是供给者的能力是县域保险功能定位的出发点,只有根据保险供给者自身经营的特点和能力明晰市场定位,才能真正激发保险供给者的动力,推动县域保险市场发展。因此,发展县域保险市场,需要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和保险机构联动,多措并举。

(一)加强外部监督

一是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对县域保险分支机构的设立、迁址和高管人员变动等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在机构布局上,根据各县市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等指标,合理确定市场容量,既要保持适度的竞争所需要的机构数量,又要防止因机构数量过多,造成过度竞争。二是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监督作用。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县市,成立保险行业自律组织,通过行业自律组织的自律行为,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氛围,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三是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协调管理机制。在县域建立银行、保险机构参加的金融机构协调管理机制,针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定时或不定时召开协调会议,为保险机构之间、保险和银行之间搭建交流平台。 (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35页)

上一篇:浅析高校数学教学团队建设 下一篇:江西省外资利用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