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23 03:02:08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角色;兴趣;榜样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118―01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课堂教学的角色,把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

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组织讨论、辩论、模拟表演、合作探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一课教学中,以“小哲故意伤害一案”为例,在课前我让学生依据相关法律知识编写脚本,确定角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法庭审判。学生边学边用,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充分用好教材中的体验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是思想性、理论性强,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容易使课程变得教条化。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活动体验内容上下工夫。例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课,教材设计了五个体验活动,分别是:找出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的原因;如何处理经济和教育的关系;对打工女回乡读书的看法;列举依靠科技兴业的实例;结合药厂遭受挫折的事例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交流,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理解,而且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使课堂变得生动丰富。例如,在讲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教室里传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优美歌声,继而屏幕上滚动出现不同少数民族服饰的精美图片。创设民族大家庭和谐美好的氛围,从听觉、视觉和感觉方面感染学生,让学生思维活跃,情趣高涨;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集会、国旗下的演讲、法制讲座、校园艺术节、感恩教育讲座、家长会、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生生的实践素材。因此,教师可借助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如,我校举办的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使大家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会场上,好多学生及家长泣不成声,学生把对父母、老师、亲人的感谢化作了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呼喊,化作了一次握手、一个鞠躬、一个深情的拥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言传不如身教。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言谈举止中,举手投足间,教师无疑是距离学生最近的榜样。先做人,后教书,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能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师益友,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六、学以致用,强化课程的导行功能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由小到大,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不断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如,让学生按时到校,尊敬师长,团结互助,保护环境,刻苦勤奋,无私奉献等等。这样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再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我设计了“我为环保比贡献”的讨论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分小组讨论后,让他们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应该怎么做。学生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如提到爱护花草树木、退耕还林、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其实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的道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总之,只有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上一篇:小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下一篇:父母帮帮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