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23 01:18:36

体验式学习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作为一种强调体验与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效果,还能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估学习效果。在总结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比较了该课程在不同学习模式中的异同,并基于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了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企业经营模拟;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4-03

一、课程特点与学习模式

近年来,在用友、金蝶等企业开发的沙盘系统平台上开设的企业经营模拟(又称ERP沙盘)课程,凭借其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与互动对抗的课程特色,在本科和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广受学生欢迎。课程以模拟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过程为核心,学生5-8人组队进行若干模拟年(一般为6年)的运营,角色涵盖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等企业核心职能,通过在企业战略决策、财务管理、生产采购、营销研发、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运作以及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相互竞争,销售自产产品实现企业盈利。

课程的自主性与互动性极强,任课教师除作基本的规则讲解、操作指引以及在企业间互动博弈与市场竞争中担任监管者外,整个运营均由学生团队自主决策完成。同时,课程考核以企业经营业绩高低作为成绩的主要依据,这种直观有效的评价模式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模拟企业运营和市场竞争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经济规律,提高管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是正面的,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关于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包括教学设想[1]、教学实施[2]、课程检讨[3]以及课程细节问题的改进[4] [5]等;第二个层面是课程教学改革与完善,如创新导向完善课程[6]、与其他课程融合开展教学[7]等。这些文献大多是学者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和课程教学后对学生培养影响的反馈,侧重具体问题的解决,但在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与模式总结上还有所欠缺。

由美国教育学家大卫・库伯(David A.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者体验与互动,重视学习者亲身参与感知直接经验,激发学习者主观积极性的学习模式。他认为体验式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循环环形结构: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具体体验是把感知和通过领悟与吸收、抽象与概括获取体验。具体体验(感知)与抽象概括(领悟)是两种获取体验的方式,而从感知到领悟需要通过反思观察(内涵转换)与行动应用(外延转换)两种加工方式进行体验转换才可完成。学生在这个体验式学习圈内进行体验与互动的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的统一。[8]本研究认为,企业模拟经营课程不仅是在角色扮演、团队协作与互动对抗上,还是在教学特色与考核方式上,都符合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实施过程与评价方式。

本文比较了企业经营模拟课程在传统学习与体验式学习上的异同,基于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应用研究。在验证理论适用性的同时,希望为完善体验式学习框架与课程教学研究做出贡献。

二、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中的比较

传统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通过师生面对面的形式讲解规则和进行操作指引,然后让学生成立多个团队进行企业经营,团队之间通过互动博弈与市场竞争最后决出胜负,各团队在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比赛成绩与实验报告一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由于有沙盘系统平台进行实时流程监控,教师只需作为市场与规则的监管者存在,这样减轻了教学负担。这种学习模式关注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强调团队协作与业务操作,重视团队的对抗过程与经营结果。

融入体验式学习模式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除了进行必要的规则讲解、操作指引与指导学生组队经营外,在团队之间进行博弈与竞争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团队寻求前人经验策略协助进行决策,让学生在参考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地结合自身经营实际调整策略,在科学决策中实现企业高业绩。各团队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分享交流会,教师进行决策点评,最后形成分析报告与师生互评。经营业绩、分析报告、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都成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传统课程的工作外,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全程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并找到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吸收,强调团队体验与互动决策讨论,重视团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经营决策。

两种学习模式在的比较见表1。传统学习模式由于学习过程单一、教师为主导容易控制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简单可行而成为该课程目前的主流模式。但企业经营模拟作为一门含有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多专业综合的专业课程,其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有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其互动博弈与团队经营的特征,更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职位执行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而体验式学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且该模式的学习过程是四阶段循环的,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形成系统稳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体验式学习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中的应用

体验式学习通过实施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四阶段循环往复的完整过程,贯彻体验与互动,深入到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与环节(图1)。

(一)实施过程

1.具体体验。教师首先根据不同背景学生兴趣点,结合本课程专业领域的实际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具体体验产生感知,形成对该问题的初步了解。

教师首先介绍企业经营模拟的基本方法、各岗位角色的职责范围与所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与专业实际,配合职业性格测试(如MBTI)确定适合自己的角色,成立企业经营团队。团队根据市场预测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作出分析与讨论,形成战略决策、预测评估、运营计划等。教师主持各企业进行第一、第二年的经营,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经营企业的过程,对企业经营方法有初步了解。

2.反思观察。学生对亲身经历或是通过交流讨论观察到的感知进行思考和分析,明确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总结。

教师将前两年的经营业绩进行公示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点评。学生根据企业业绩进行思考总结,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检讨自身经营存在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加强队员之间的磨合与讨论,并给予团队策略提示,协助学生发现问题,必要时可以直接参与存在较大失误队伍的讨论。在进行点评时,可以将企业目前状况与现实某些著名企业的情况进行财务、运营、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便学生在下个环节更好地对现象进行抽象概括。

3.抽象概括。学生把反思和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抽象与归纳,形成一般性结论或作因果解释,并准备进行验证性应用。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与团队内部讨论,将企业前两年经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概括,并参考现实企业案例的做法进行自身经营策略的调整与提炼,结合其他年级或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策略经验,形成企业经营的一般性策略。策略虽然可以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如财务总监进行财务指标分析与现金流量监控,确保企业财务稳健不出现现金流断裂;如营销总监根据其他企业在市场当中的表现,结合前辈经验,形成竞争应对与市场制胜策略等),但整体上需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及经营方式吻合以形成合力。而策略是否奏效需在后续经营中进行验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团队的现状在策略整合上给予适当指导。

4.行动应用。将得到的抽象概括结论或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根据行动应用得到的结论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合理。如果得到证实,则进行适用性深化;如果没有证实,将调整自身的体验重新进行一个学习循环,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理论得到证实或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学生团队根据形成的一般性策略进行第三、第四年的企业经营,以验证其策略是否适用。如果经营顺畅业绩良好,经营的固定部分则继续坚持不出错,动态部分则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与深化。由于企业间竞争都是根据对手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博弈过程,因此,策略的适用性深化也是一个是动态持续的过程,需学生团队不断进行讨论调整。如果经营出错业绩不佳,团队需检讨是自身策略出问题还是竞争对手实力太强,找到原因并改进策略。如果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出现改进难度超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范围的情况,教师可参与讨论并提供决策指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在最后两年的经营当中,教师将课程重点转入经营策略对经营业绩的评价影响中,一方面考察经营顺畅、业绩良好的一般性策略是否可持续盈利,另一方面检验业绩不佳企业改进策略之后是否扭亏为盈,从而引导学生努力经营企业,争取理想的销售业绩。

(二)实施效果评估

体验式学习的效果评估既要体现学生对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又要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团队将体验探索结论与学习过程反馈形成完整的分析报告,结合教师观察与学生互评,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方式重视团队的对抗过程与经营结果,故考核主要以企业经营业绩高低作为依据。这虽然公正客观,但无法准确地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除经营业绩外,体验式学习还重视关于经营过程、策略讨论的团队分析报告与个人角色执行情况的岗位分析报告。经营结束后进行不同企业之间、相同角色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会,让学生相互打分评估。教师也会根据与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观察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经营业绩、整体运营与个人岗位报告、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四、完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上述体验式学习在企业经营模拟课程的应用,为更好地完善该课程的教学,特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深化课程的教学实施

企业经营涉及会计、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范畴,授课面广的同时可让学生学到多种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在给对应专业学生开设课程时,为达到专业训练的效果,建议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深化。如给会计专业授课时,强化企业现金流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财务指标分析的训练,为提高实训效果,可引入企业的日常账务处理等教学环节。如是市场营销专业,则重点在企业营销策略、市场竞争过程、产品销售等环节。在保证企业经营整体过程正常实施的前提下,课程内容的细节设定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而有所侧重,这有利于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进行个性化评估。

(二)增强体验式学习过程的重复性与考核时间多元化

经营业绩、分析报告、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为科学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为避免经营经验不足与一次性评估的局限性,建议有条件的进行多次体验式学习,第一次学习过程的经营作为经验积累与试错体验,不纳入业绩考核。待学生熟悉课程并积累经验后进行第二次学习,并作为正式经营计入成绩。同时,多种考核方式在短时间内进行也不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建议分阶段多次考核取均值作为最后的评估结果。

(三)与创新创业结合,进行第二课堂的延伸教学

企业经营模拟,重在模拟,可以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与试验场。在当前“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背景下,可以将学生的创业计划与创新想法在真实项目评估与投资前通过本课程进行操作模拟与绩效预估,为学生提供一个低成本、可反复试错的机会。此外,沙盘系统平台的网络化也为第二课堂的延伸教学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以外进行讨论学习并多次进行游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波贾.述顶.ERP沙盘模拟经营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2011(4):103-105.

[2] 曲立,陈元凤,金春华,刘伟.企业经营模拟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190-191,198.

[3] 贾宝娣.ERP沙盘模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1):121-123.

[4] 曾廷敏,林祥友.ERP沙盘模拟中“不能如期交货”的特殊处理[J].财会月刊,2011(12):92-93.

[5] 孔庆景.ERP沙盘模拟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5(3):123-125.

[6] 陈明淑.基于创新思维训练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05-106.

[7] 李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融合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J].会计之友,2012(3):114-115.

[8] David A.Kolb.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鄄

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New Jersey:FT Press,1983.

上一篇:烦忧数学吗?来学无穷大吧 下一篇:China Steadfastly Safeguards Peace and S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