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灵感的激励

时间:2022-10-23 01:06:24

学生创造灵感的激励

摘要:创造灵感并非是个别天才才拥有的特殊技能,而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实践。我们可以在平时中有方向的对这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通常创造灵感多产者的共同特点是具备细心观察、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关键词:创造;灵感;激励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51-01

灵感,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只与少数天才人物有缘的特殊技能。特别是由于它们那种非自主的突发性、演绎方式的跳跃性、以及进行过程的瞬时性等等奇特性质,使得人们误以为是难以认识和不易把握的。而事实上,灵感往往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方向的系统的训练培养是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灵感的。而如何激励,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仔细观察,严密思考

新事物的诞生,必须要经历一个环节――提出问题。而这往往是最难的一个环节,因为解决一个问题要比发现一个问题简单得多。因为提出问题需要细心的观察和严密的思考而且这个发现的过程通常只能由一个人来完成。但解决问题不同,它可以通过人们的合作完成。除了提出问题以外,还要学会从学术的视角看简单的问题。通常最成功的发明不是那些繁琐的让人难以理解的东西,而是那些让人看了以后气得直跺脚的说:“那么简单,我为什么没想到呢?”这就需要平常对生活的观察是否经过仔细、严密的思考。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大体流程是:仔细观察――提出问题――严密思考――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这一步步的走下来就是灵感诞生的过程。

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

牛顿的万有引力不是因为苹果砸到他的头上就被发现的,而是他站在了巨人的的肩膀上,再加上其努力的研究才有的成果。不然,那些世代种苹果的人看见苹果掉了那么多次,为什么就没发现呢?在实践中,有不少创造的灵感是来源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也不能局限在他们所构建的框架中,完全依照前人的思路走,要大胆的走出来,在其基础上创新,要敢想,只有先在思想中构建了蓝图,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将其实现。

三、想法、方法的融合

在看到一个事物时,每个人对它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而不是每个想法都能成为创造的灵感。但可以将这些想法和思维启发的方法融合,这就会迸发出很多灵感的火花。例如类比法、联想法等方法就是经常被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通常能产生一种“链式效应”。就像燃放鞭炮一样,点燃一个就会引起一连串的爆响,最先萌发的想法就是那个点燃鞭炮的火,当一个接一个新的想法在脑海中涌现时,之前的想法就会给后来的想法产生刺激和诱发的效果,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四、学会欣赏

用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新事物的诞生,总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其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但只要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事物,那么它终有一天会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同。所以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去欣赏。但学会欣赏并不代表不提意见。毕竟新事物的诞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不仅要欣赏,还要完善。一方面不能因为别人的不理解,不支持而让这些创造的灵感还没实施就被扼在杀在了摇篮中,另一方面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不成熟的想法,不断完善而最终实现目标。

由于中国的教育模式使得很多学生缺乏质疑的精神,非常依赖权威、老师的言论。即使有部分的学生对权威提出了质疑,也会招来很多批评的声音。渐渐地就失去了研究的兴趣,而是喜欢直接享受别人的成果。

五、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分析

新想法不一定就是好想法。在进行创造发明的过程中,以下几个理念及目标可以作为参考:

1、低碳――现如今低碳环保是整个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一个生活目标。

2、人性化――该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

3、智能化――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作出相应的反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简单――人们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结构简单、工作层少、成本低廉的产品。

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思维特点是“生产性思维”即采用多种方式发现和抽取信息,并在各种观点、方法和技术冲突和融合中导向创造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正确”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明者。

参考文献:

[1]许志峰.论科技创新中的灵感思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03).

上一篇:东坡“轻词而重诗”说献疑 下一篇:论豫剧《七品芝麻官》中的丑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