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70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3 10:34:26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70例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71-0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常和其他功能性胃肠道疾病重叠。抽样研究表明本病患病率为4%~22%,女性略多,18~40岁最多见[1]。本研究采用自拟“润肠舒”方剂联合西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0例均系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科诊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西药组与中药组,每组70例。治疗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16~66岁,平均44.5岁;病程1~10年,平均5.3年。西药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2岁;病程1.5~11年,平均5.5年。中药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19~60岁,平均43.7岁;病程1.5~11.5年,平均5.6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符合(罗马II)诊断标准 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可以是非连续的)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1)症状在排便后缓解。(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在排除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后,可建立IBS的诊断[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润肠舒汤治疗,基本药物组成:党参、鸡内金、佛手、火麻仁各15 g,炒枳实、炒白芍、陈皮、紫苏梗、延胡索、炒川楝、当归各12 g,甘草6 g等[3]。气虚者加黄芪30 g。血虚者加当归、丹参各12 g。脾胃虚弱者加焦三仙各12 g。伴有焦虑、忧郁等症状者加茯神、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各12 g。药材由本院中药房供给,按标准将称取的药材置于砂锅内,加入5倍体积的水浸泡30 min,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约600 ml,分3次饭后1 h温服。在治疗期间根据临床症状及舌苔变化,每7 d调整剂量及随证加减。西药给予维生素B1 20 mg、维生素B6 20 mg、维生素C 200 mg、西沙必利10 mg,3次/d,均饭前0.5 h温开水送服。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心态平衡,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判断疗效。西药组单用上述西药治疗,药物、剂量、方法、疗程及注意事项同治疗组。中药组单用上述中药治疗,药物、剂量、方法、疗程及注意事项同治疗组。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排便次数恢复正常,粪便性状正常,排便通畅。有效:显效中所列指标达到1~2项者。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愈55例(其中1疗程治愈5例,2疗程治愈11例,3疗程治愈3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81.5%,总有效率96.9%。西药组治愈33例(其中1疗程治愈3例,2疗程治愈5例,3疗程治愈25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治愈率为49.2%,总有效率80.0%。中药组治愈34例(其中1疗程治愈2例,2疗程治愈7例,3疗程治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治愈率为53.8%,总有效率81.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开始3 d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其发生率为7%。随着治疗继续上述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西药组与中药组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IBS的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学改变、饮食不节、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4]。国内对IBS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研究表明: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与IBS关系密切[5]。从中医观点来看:IBS属中医的“腹痛”、“便秘”、“腹胀”等范畴。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以致肝、脾、胃、肠虚弱。在正常情况下四者之间互相协调,在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致使胃气该降不降,中焦运化失司,肠道运化失常而发病。胃气得之而能和升,饮食得以纳化,糟粕得以下行。若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失疏泄,则木郁而土壅,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从而导致便秘。故本方中火麻仁、当归、炒枳实、白芍有润肠通便作用。紫苏梗、延胡索、炒川楝、佛手、陈皮有理气消胀作用。党参、黄芪、具有健脾补气作用,焦三仙具有和胃助消化作用。茯神、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对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综观全方具有润肠通便、健脾益肠、消胀止痛之功效。结合西药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西沙必利,达到调节神经、增加胃肠蠕动等作用。中西药合用,标本同治,既弥补了西药不足又体现了祖国中医学辩证论治的思想。从而提高疗效。本文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81.5%。总有效率96.9%。西药组治愈率为49.2%。总有效率80.0%。中药组治愈率为53. 8%。总有效率81.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裴斐,吕愈敏.匹维溴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3):204-205.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1-462.

[3]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371.

[4]王小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3):13-14.

[5]金海玲,周德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评估[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7(7):628-629.

(收稿日期:2009-05-26)

上一篇: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下一篇:乡村医生执业考核试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