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4 04:39:38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6-0070-02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肢体瘫痪及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我院于2004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132例及对照组10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证实,病程1~7 d,无严重肝肾方面疾病,无出血倾向。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2例,男96例,女36例;年龄50~85岁,平均65.3岁。对照组105例,男72例,女33例;年龄49~84岁,平均64.9岁。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50 mg加入5% GS 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丁洛地尔0.2加入5% GS 250 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0.2加入5% GS 250 ml静滴每日1次,两组21 d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生素、脱水剂、降糖药、降压药并配合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以内(不含18%)。恶化:神经功能评分增加18%以上(不含18%)。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见表1。

2.2 总体疗效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当血管病变处内膜受损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内膜及血小板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致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而聚集解散力降低。血小板在血管壁损伤处发生粘附、聚集成形血栓,闭塞管腔引起脑缺血、脑梗死,粘附聚集可影响血液流变性,使血粘度发生变化,致血流速度减慢,也易使血栓形成,如无充分、及时的侧循环建立,则常导致脑梗死。

灯盏花素是从云南特有菊科植物灯盏细辛中提取,精制而成的灯盏甲素和灯盏乙素混合物,以灯盏乙素为主,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实验证明灯盏花素具有以下功能[1-3]:(1)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凝和血栓形成,促纤溶活性,降解纤维蛋白原。(2)改变血液流变学,加快脑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3)抑制PKC过度激活或位移激活。(4)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及脂质过氧化反应。(5)阻止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等作用,可见灯盏花素可改善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缺损神经元功能恢复,本研究表明灯盏花素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临床上都是一种治疗脑梗死比较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陈康宁,董为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的防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12-16.

[2]罗祖明,商慧芳,席静,等.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4),230-232.

[3]吴波,刘鸣.脑卒中临床试验疗效判定现状及趋势[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3):177-179.

(收稿日期:2009-05-16)

上一篇:中药熏洗治疗急性嵌顿痔99例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70例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