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做人

时间:2022-10-23 09:25:32

让学生学会做人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大教育家叶圣陶在给肖复兴同学修改作文时,也特别强调人品的重要性;教坛鬼谷子王天民有一句至理名言:“别人授业,我传道;别人教书,我育人。”因而在他的学校,学习成为学生的一件乐事,一种信仰。然而,在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却只顾埋头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请看下面的镜头。

在一所县城小学,一位老师正在上《钓鱼的启示》,突然,有两个同学发生了口角,而且愈演愈烈,老师走到他们的身边把他们拉出教室外:“去!去!找你们的班主任解决。”

一所乡村小学里,一老师正讲得津津有味,两位同学大打出手,老师声色俱厉:“不准打,下课后到班主任那里说清楚。”

以上这些现象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中可谓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在这些老师的眼里,提高学生成绩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为,只要学生成绩好,评优评先,晋职加薪,一切的一切便迎刃而解了。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往,我们的学生将会变成怎样的人呢?

古人说的“传道”,即让学生学会做人;二十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强调“又红又专”,“红”字当先;教育名家王天民则更是把“育人”当作重中之重……所以,广大教师要把“学会做人”作为首要任务。

呼唤传统价值之回归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据媒体调查显示,约有2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比如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等。此外,逃课、酗酒、网恋、自杀等现象也屡见不鲜。面对青少年存在的诸多问题,空洞的说教与口号式宣传是无能为力的,加之学校及家长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的教育,不良的社会风气等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雪上加霜。身为教师须重新考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根在哪里?《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回归传统价值的教育中。这是在华夏大地上推行了五千年的教育之精髓。

实践教育根本之真谛

古云:“少则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先哲们立教化民的本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恢复圣贤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老师言传身教,点滴做起。比如,开学初可向学生进行《弟子规》中的“礼”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不学礼,无以立”,培养他们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在每周的最后一节课,向学生进行“孝”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百善孝为先”,养成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在周末,组织学生扫街道、请垃圾活动,让他们清楚“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因而形成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中告诉人们: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用祖国优秀文化艺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去熏陶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伟大,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四、培养学生践行“为大众服务”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做人基本准则。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道德开始滑坡。学生过分自我,目中无人,不懂得关爱他人,更不知道感恩。有一次,时代之声演讲团团长邹越教授在全国巡回演讲《让生命充满爱》。许多学生看了光碟不以为然,有些学生看时落泪,看后还是依然如故。在他们眼里,父母和老师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还有现在的学生缺乏责任心,出现问题总是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在和他人发生矛盾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他(她)先……”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其家庭和社会根源,而我们的老师只顾教书而不去“育人”是难辞其咎的。

五、培养学生能吃苦、耐挫折的能力。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事实证明,人的一生困难、挫折远远多于成功、快乐。告诉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你也许会哭泣、迷茫、彷徨,但不要畏惧、退缩、绝望,要直面困难,走出困境立志成长;要牢记张海迪的话:“所有的成功都是从痛苦中诞生的。”要能吃苦耐挫折,在学习上要寓学于乐,又要提倡刻苦。教师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享受“愉快教育”之乐趣。

六、培养心胸宽广的一代新人。现在的学生心胸极为狭隘,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大闹不休,大打出手。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古人、今人的一些为人处事榜样,使学生达到“忍一点,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的境界。

总之,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然后才能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把“教会学生做人”为己任,让教育返璞归真吧!

上一篇: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下一篇:一种双断口真空断路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