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CT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23 08:39:30

艾滋病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CT对比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CT影像学特征及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47例艾滋病肺炎患者,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依据艾滋病肺炎CT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四类。患者抗炎治疗1个月后以CT下病变减少或消失并且临床症状减轻为标准,占各自类别的比例分别为11例(91.6%)、8例(53.3%)、5例(62%)、2例(16.7%)。结论:艾滋病肺炎的影像特征表现为弥漫渗出性病变,但治疗效果以局限渗出性病变为最佳。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炎 CT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2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T findings and dynamic change in HIV infection of lung du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 After clinical diagnosis or pathology the 47 patients who had HIV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o sum up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Results:Based on CT imaging of HIV infection,which was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limited exudative lesions,diffuse exudative lesions,lungconsolidation,Interstitial lung change.All kinds of cases with CT image before the 47 patients were treated 12 cases showed limitation of the opacification,15 cases showed shadow of diffuse mottles,8 cases showed lungconsolidation,12 cases showed cystic changes,respectively.Patients were treated after a month,to reduce or disappear under the CT lesions and clinical symptom relief for the standard,the propor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categories 11 cases(91.6%),8 cases(53.3%),5 cases(62%),2 cases(16.7%),respectively.Conclusion:diffuse exudative lesions was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 which HIV infection of lung,But limited exudative lesions had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 in clinical.

Key Words AIDS;Opportunistic infection;CT diagnosis;Therapy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恶性疾病。在我国早期AIDS主要靠血液传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思想逐步的开放,近年来性传播逐步成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在临床工作中遇到AIDS病人也日益增多。肺部感染是AIDS较常见的感染,如不做出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常引起呼吸系统衰竭导致死亡。本文就艾滋病肺炎在临床治疗中的CT表现做探讨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正在接受临床治疗的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7例,其中男39例,女8例,年龄28~55岁,平均41.5岁,参照1995年我国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诊断标准,47例患者均为阳性。47例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其中有13例对主要病变区进行高分辨扫描。

临床症状:47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胸痛、体重减轻等,以干咳和呼吸困难多见。32例双肺呼吸音粗,18例双下肺细湿音,12例双上肺干音,单侧胸腔积液5例。47例中消瘦38例,全身广泛斑丘疹及疱疹1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口腔溃疡1例,口腔白膜覆盖伴刷毛状白斑7例。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3~252/μl。

影像学检查:使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6层螺旋CT,电压130kV,电流70mA。准直器宽度采用6mm×3.0mm,螺距15.0mm,有效层厚8.0mm,旋转时间0.8s,采用普通锐利算法(B70s)肺窗(Lung)重建,肺窗W/C=1500~2000/-450~-600HU,纵膈窗W/C=250~350/30~50HU,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连续扫描。病变兴趣区采用高分辨率扫描,准直宽度6mm×1.0mm,螺距5.0mm,有效层厚1.25mm,采用高分辨算法(B90s)骨窗(Bone)重建。

结 果

47例患者抗炎治疗前后表现分别为4个方面,如下。

两肺局限性渗出:治疗前12例,两肺上叶7例,两肺下叶4例,中叶1例。CT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呈毛玻璃样改变,周围肺纹理稍增粗。治疗后9例病灶完全消失(图1),其中5例胸水吸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2例CT下表现病变明显吸收,1例发展为两肺弥漫性斑片影。结果见图1。

两肺弥漫性渗出:治疗前15例,CT平扫下见两肺密度均匀增高,HRCT可见以肺小叶病变为单位,肺尖及两肺边缘有少量透亮度增强区,呈铺路石征。治疗后有8例患者肺内病灶相对吸收,但肺尖及两肺边缘透亮度区无明显变化,2例无明显变化,5例肺内出现实变。

肺实变:治疗前8例,右肺上叶5例,两肺下叶4例。治疗后5例病变有所吸收,但是其内出现囊状影,周围见索条状影增加。结果见图2,图3。

肺间质改变:治疗前12例,两下肺者占10例,囊变及纤维所条影为主,周围混杂以多发斑片影。治疗后仅有2例病变相对减少,但是囊变区及索条影变化甚微。结果见图4,图5。

讨 论

HIV[1]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中的CD4细胞并在其内复制,导致CD4细胞破坏,临床表现为广泛免疫功能缺陷和机体损害,机体防御功能降低后导致肺部机遇性感染[2]。当HIV感染者在长期无症状期或表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以后,易发生相关的并发症,进入临床期或艾滋病期,是患者就诊、入院、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也是诊断AIDS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HIV所导致的肺部感染原因很多,其中以卡氏肺囊虫感染特征特性最为显著。早期表现为肺门旁浅淡斑片状阴影,由于阴影密度低,平片很容易被忽略。ct可较早发现病变[3]。卡氏肺囊虫肺炎发展较快,有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可由肺叶肺段及小叶范围肺泡炎发展成两肺门旁蝶翼状阴影[4]。部分渗出性病灶可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呈磨玻璃样改变,同时经积极抗感染、抗真菌治疗无效并排除其他免疫低下或缺陷疾病者,可以考虑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感染诊断成立。由于机体缺乏免疫能力,大部分AIDS合并肺部机遇性感染者治疗效果欠佳[5],病灶难以控制,治疗期间病变仍可恶化,或病灶吸收好转后又恶化,或病灶难以完全吸收。

本组患者病例,以斑片状局限性病变及两肺弥漫性病变占多数,治疗后,局限性毛玻璃影治疗效果显著,9例症状完全消失。弥漫性病变虽有所吸收,但肺尖及两肺边缘透亮度区无明显变化。肺实变影与囊变影,治疗后效果不甚满意,实变影虽然有5例吸收,实变面积相对减小,但是其内出现了囊变,实变所吸收的部位出现索条影。病变发展为肺囊变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本组患者除初期局限性渗出性病变外,其他各期病变特点无单一表现,均是在病情的进展中表现为多种病变的融合,这也与机遇性感染的特点相符合,该表现可能与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程度有关。

综上所述,虽然艾滋病肺炎存在其特有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但早期积极的治疗效果仍为显著,尤其在渗出期治疗效果最佳,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赵大伟.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4):351.

2 李跃明.HIV/AIDS相关性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12):1376.

3 郭启勇.实用放射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5.

4 杨根东.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影像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2001,17(6):411.

5 沈比先.爱滋病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278.

上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筛查及相关干预研...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