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时间:2022-10-23 08:20:22

谈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在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教学体系,基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面对这些弊端,我在进一步学习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上,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农村初中更应该如此。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一、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1.开展的模式比较单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农村初中基本上没摆脱这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课、活动作文课和单纯的作文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还局限于对某一项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

2.过于依赖课本行事。

“语文皆生活”,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语文回归生活,综合性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根据实际,灵活处理,活用教材,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编、拓展、完善。

3.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

作为农村中学,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因此,综合性学习课也就成了作文课,学校也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检查。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理念没有改变,还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时也怕麻烦,懒于行事;或者认为离考试太远,不愿意去多花时间去拓展。其实,农村初中也有农村初中的优势: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富有浓郁气息的地方色彩,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等,只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

4.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定位不准。

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那么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农村初中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放任自流,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能给学生一个发挥创造潜能的空间,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二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剥夺了学生实践的权利和机会。事实上,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让学生自己完成,尤其到了高年级,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5.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公。

综合性学习注重的是对过程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得的体验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人的评价。而对人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要考虑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而且考试这根指挥棒依然影响着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重点还是评价学生的知识情况,教师们也习惯于用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多数教师还没有能够接受综合性评价学生行为的思想,也缺乏综合性学习评价知识的技能,对于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评价少之又少,还没有做到综合性评价学生,致使综合性学习评价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二、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1.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编排,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2.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综合性学习启动的起点和实施的基础。因此,要从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个性思维考虑,最好是变教师的激发为学生的自发,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更自主的活动而乐于参与。其次要作好学生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再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3.把握语文学科的本性,实现综合性学习之“综合”。

首先要实现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指出: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时候,“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其次是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语文生活实践有了更为广阔鲜活的天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必然要面对现实生活的检验,而学生本人也在尝试着生活和人生的体验。

第三是立足语文主体实现跨学科综合。《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做法。

1、 突出主题,目标全面。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

2 、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1.竞赛。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

2.表演。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

3.辩论。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5.赏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

6.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型,为我们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努力。

上一篇:教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点滴谈 下一篇:试论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实验中素质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