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调动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时间:2022-10-23 07:00:44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者。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让学生逐渐明确了学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的,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兴趣;教育理念【中图分类号】G8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24-02这几年,我们通过数学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中,缺乏激情,慢慢变得麻木,这一点在课堂随着学生的年级的升高表现的尤为突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如何调动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当前每位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参与课堂教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积极的状态下,才能顺利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女生,其它科目的成绩都很优秀,只有数学课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主动找她谈心。经过了解才知道她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形成了一上数学课就害怕的心理。课上思想不能集中,甚至发展到了每一次数学考试都吓得哆嗦的地步。针对这个情况,我决定与班里其他学生共同帮助她。课上,学生们采取了各种方法让她融入到其中,讨论问题时以她为中心,回答问题时以她为代表,当她遇到问题时主动去帮助她解决,当她思想不集中时,及时提醒她……。课下,我们让她担任数学协理员,在我与其他同学之间起到一个协调沟通的作用,让她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更便于我及时掌握她的思想状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慢慢的,我们发现她变了,对数学渐渐的有了学习的情趣,心里也不再害怕数学,上课时她能够完全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数学的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这次帮学生学习的事,我们发现不仅帮助了她解决了数学学习的思想障碍,更让我们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我们班学生的集体意识明显增强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探讨的风气逐渐形成了。

2创造良性竞争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竞争时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证明自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比如:在课堂训练时,开展小组学习竞赛评优活动,就是很好的实验。前几天,我们在课前准备了一份数学题,又将班内学生分成了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限时30分钟,合作完成。通过各组代表展示结果,评出最优小组、最有潜力小组、进步最大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在为自己的小组努力,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他们在竞争过程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这样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成为实用、高效的一堂课。学生在课题学习竞争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构造良好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公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善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解答问题,让学生养成自觉地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习惯。教师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公精神。

最近,我讲了一节初二数学公开课,这节的题目是《锐角三角比》。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3.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猜测等数学活动,探索锐角三角比的意义;

3.2锐角三角比的概念,记住三角比的符号,会进行锐角三角比的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

3.3会求直角三角形中指定锐角的三角比。

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猜测、总结、练习,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最后有老师出示当堂达标题目。结果全班学生的优秀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本堂课非常成功。

通过这堂课,我们对课题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角色,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我们既不能以任何形式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者。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只有让学生逐渐明确了学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中取得成效。

总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的,相辅相成的。

上一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