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24 05:24:53

创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摘要】 语文成了学习的薄弱学科,一是大家不重视,二是课堂教学方法老套。现代社会是崇尚个性的时代,语文课堂如果也具有个性化,就会改变大家的看法,使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喜欢语文学习。

【关键词】 语文课堂;个性化;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6-01

调查表明,中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是语文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课本上的知识高考时不直接考(学生还是以眼前利益为重的);二是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功底不好,即使长时间的学习也很难有大的长进,导致丧失信心);三是不少教师利用配套的教参,有的甚至是把特级教师编写的教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结果效果不佳(可以说,那些教参教案是大众化的,四平八稳,基本上没有什么特色,更重要的是不贴近语文教学实际)。

怎样改变语文课堂的尴尬局面呢?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时代是崇尚个性的时代,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教师也要创造个性化的课堂,这样才会吸引学生,语文教学更是如此。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尝试出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要在教学中设计高潮,创造笑声。

编写教案时,一定要在一节课内设计一个小高潮。在古板的面孔下听课的学生思维不会

很活跃,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处于思维呆滞的被动状态,几节课下来,容易出现精神疲倦,甚而导致厌烦。因此,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怎样的幽默语言获取学生的笑声。同时要善于激发疑问,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要不断变换方式,激发兴趣。

有一位新教徒在祈祷时很想抽烟,他就问牧师:“我祈祷的时候能抽烟吗?”牧师很是恼火。第二次祈祷时他又想抽烟,他这样问牧师:“我抽烟的时候能祈祷吗?”牧师大加赞赏。同样一句话,表达方式变了一下,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方式要不时进行改变,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第一课时梳理知识点,我采用了小组分组讨论,各列出重点互评;第二课时要加深对课文知识及人物的印象,我采取了分角色表演,大家兴趣盎然。

允许犯错,正确引导。

课堂教学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人就免不了犯错。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这样学生才会大胆说出他们的想法,才能对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但是有笑声的课堂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因为有的学生觉得老师比较幽默,不“凶”,就会飘飘然起来。例如,我上《荷塘月色》时,我问朱自清先生在路上都想到了什么,有个学生竟然嘟哝一句——女人,虽然声音很小,但大家还是都听到了,于是便哄堂大笑起来。这种时候,教师绝不能焦躁,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我引导说,确实有,想到了江南采莲的姑娘,说“女人”感觉不雅,在善意的批评中那个学生低下了头。

要用多种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手段。

对待学生要用心去对待。如讲课时要以眼睛注视学生,并留上一二秒的时间。无论提问、

分析,还是解题,都应该常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教师视野所及,以目传神,能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如果一节课教师有意地注意五六位学生,一个星期就可“俘虏”全班学生。这样,学生会感觉这位老师很好,从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还有,对学生不要吝啬表扬,要不失时机地竖起大拇指,适当地“拔”一下,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总之,课堂也要个性化。有个性的课堂,才会“笼络”个性化的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活跃,在轻松中掌握知识。

上一篇:体育教学差异性的探究 下一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