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16 08:24:59

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摘要】本文就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进行了探索,认为教师上好第一节课、创新课堂导入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都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兴趣;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5-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课本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不但包含语言艺术,还包含了哲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一切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将普通的课堂教学转化为有趣味的课堂,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思考,供参考。

一、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认识”教师,做学生的朋友

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上第一节课是与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学生对教师不了解,人类对不了解的东西是有戒心的。所以说第一节课必须上的有声有色,这样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增进师生的感情;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爱戴教师,做到爱屋及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做到:

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第一次见面,穿着打扮是十分重要的,毕竟从未见过面,别人只能从外表来认识你。既不能穿的太时髦,毕竟讲台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穿的花里胡哨,不够庄重;当然也不能太邋遢,让人怀疑你是不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其实就是一句话教师的穿着打扮要符合身份,要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这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和学生迅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2.教师不要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一开始首先要向学生们作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自己。这包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产生并接受你。

3.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鼓励学生大胆地站起来介绍自己。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对每个发言学生进行精要点评。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都应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对每位发言者,只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条理,就应给予表扬。在点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表明自己的态度、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借助交流,要把以后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要求说出来。这样的交流看似老套,其实是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言语交际中,师生成了共同的信息收集者,学生们利用观察和想象收集的是老师和别的同学的信息,而教师则通过交流、分析收集到学生的语文学养和每个学生的特点。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你对他们的一些学习上要求提出来。精彩成功的第一步会让你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顺利,事半功倍。

二、创新课堂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

1.当前课堂导入的现状。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有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一是有时过于简单,没有达到效果,而有时又过于花哨,扰乱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让课堂陷于失控的境地。二是课堂导入看似与课文有关联,但细听却十分牵强。三是课堂教学导入是没有的,教师走进教室,起立问好之后,马上便翻开书本开始研习课文。四是经常出现课堂导入常常是老师一个人在“独导”。学生似乎只是一个观众,没有真正参与这一环节中来。

2.课堂导入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导入环节的失败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求新,求奇,求巧,以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课堂导入方法。目前课堂导入的方法不少,比如说情境导入法,解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讲述故事导入法,新旧知识导入法等等。不同的课形就会有不同的导入模式。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我用古诗词来创造一种意境。在课堂上,亮出幻灯片,上面是李煜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首先渲染了一种意境——秋的悲凉。接下来继续以前曾经学习过的关于秋景描写一些诗词。比如说,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切景语皆情语”。未入课文,先体味秋景,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清楚的知道了文章学习的重点。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当前不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用上了多媒体,教师不再是一只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讲到天黑的传统教学,而是声光电的结合,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

2.多媒体教学的功用。一是由于多媒体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它能打破时间、空间和资源限制,实现共享网络资源,学习者能快捷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是“多媒体教学”能照顾个性差异,为个性化教学创造物质条件,在单位时间内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形式。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个人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

比如讲授陆游的《钗头凤》,随着忧伤哀婉的乐曲响起,学生的心一下子被这种哀伤的场景拉紧了,和着音乐节拍,读着那悲哀凄凉的诗篇,被迫与爱人分离的痛苦,如今追忆时的惋惜震撼着众人的心,对于缺乏人生经历,没有爱情经历的学生,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情感是十分有效的。这样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转化为极大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2.3强调课本中例题的示范作用。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认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致使解题过程不规范,应及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有关例题,从牛找出差距,使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领悟到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课本?应该怎样阅读课本?

2.4及时交流阅读课本的方法。 由于班级中学生们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同。因此,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课本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经验,以便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阅读书籍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看到自己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绝大部分均能自觉、主动地找有关数学书籍阅读。在课外活动时,两周组织一次读书报告活动,推动了广大学生坚持阅读数学参考书的好学风。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战略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主动性,加强指导他们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独立地感知、理解课本。通过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新课标下创设体育课堂教学新境界的尝试 下一篇: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