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后的独立思考

时间:2022-10-23 05:28:24

放手后的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我们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奋斗目标。可是这个习惯又岂是随便说说就能完成的呢!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学生的学习惰性以及教师对完成教学任务的急迫性等等一系列原因,就造成了往往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刚刚抛出,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在老师与优等生的“默契配合”下匆匆解决了。这种现象不仅在我的课堂上常常出现,就是在哪些优秀教师甚至专家的示范课上也屡见不鲜。前不久我听了福建省教育专家罗鸣亮老师的课后交流,他提到“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他的这番理论让我十分认同并且豁然开朗。曾经的我不就是有过以上的错误观点吗?把课堂当成了自己的舞台,教案就成了剧本。只想着怎么才能更快地完成教案上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几乎成了我的独角戏,不停地说不停地讲。这样又怎么能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呢?简直就是剥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力。即使课堂是舞台那么主角也应该是学生,我们只是其中的配角,放手让他们去演绎才是硬道理,不然他们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下面就来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要放手让学生去预习。以前我总觉得小学数学课中,很多时候不用预习,因为有的学生较浮躁,预习后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再讲解时根本不想参与讨论交流,效果反而不好,甚至我总是怀疑他们是否有预习的能力。后来通过几次实验反馈我发现,原来放手后真的会有惊喜。

例如有一次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之前,我布置课前预习任务,用硬纸条制作一个三角形,观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用手拉一拉看看会怎样。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对新知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做练习或解决问题时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几乎都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我知道了预习是先教后学的一个良好载体。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就等于给自己搭建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引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获取了数学学习的技能,并在预习的过程中促进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减轻课堂压力,突破重点、消化难点,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而且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预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几点: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在指导到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要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不要先带着学生用画、剪、拼、量的操作来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于是学生纷纷投入到探索“任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习惯的养成。教师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2,善于激励。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探索过程中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3,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情境中的学习一定事半功倍。

最后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练习中的问题。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多层次性。我的体会是没有放手就没有真正的独立思考,试着放手,之后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市潘集区二小)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浅谈“师徒结对” 下一篇: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