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增值税扩围的有关思考

时间:2022-10-23 05:16:47

对我国增值税扩围的有关思考

摘要: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征税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在原有的增值税税率17%和13%的基础上,增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本文对有关该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及作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在处理问题时给予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扩围改革

一、实施背景

200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也开始实施。改革后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并对税率做了一定的调整。然而此项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增值税管理链条出现的诸多断点,导致部分行业税负加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主要是销售或进口的货物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因此进项税额抵扣的范围也是限定在某些行业的,对于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来说则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其次,增值税和营业税在征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交叉,界限不是非常明确。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也多,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在对兼营和混合销售行为征税时容易产生分歧,如建筑企业往往在提供劳务的同时还销售建筑材料。因此,要清晰地界定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比较困难的。这不仅会使得税收征管的难度加大,同时也使偷漏税行为不断滋生,并且可能导致地方与国家税务机关产生一些工作和利益上的冲突。目前我国增值税课税范围的狭窄是引发以上矛盾的主要原因,它不仅会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还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的发展。所以,对增值税进行扩围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客观需要。

二、实施内容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

三、影响及作用

1、避免重复征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服务业中重复征税的问题得到解决。营业税是按照企业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全额征税的。金融、保险、我、物流等行业的中间环节很多,因此在每一环节都需要就其销售额或营业额征收营业税,而营业税又没有税收抵扣制度,最终企业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税收负担。增值税扩围,不仅减轻了服务业的税收支出,为服务业的发展清除了制度性的障碍,还为服务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2、财政收入减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增值税原有的税率是17%和13%,实行增值税扩围后,新增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并且规定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时,财政收入与增值税税率同向变动,税率提高会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则会减少财政收入。扩围改革的实行,解决了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同时营业税的税收收入也随之下降,直接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改革后实行增值税的行业,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也同样成为财政收入下降的原因。

3、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的调整。增值税代替营业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能够降低征税的成本,还促进了各地区资源的流动和经济的交流。然而,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按照3∶1的比例共享增值税收入。而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并且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税扩围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势必会减少。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地方政府的财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地方政府的各项职能的履行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借着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契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体制应进行相应的变革。调整地方财政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形成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以适应增值税扩围后的经济环境,充分发挥增值税的经济效应。

四、问题

1、改革中的衔接问题。在试点阶段,由于只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实行试点,必然导致试点地区和行业与非试点地区和行业的税制差异,从而产生税制衔接的难题。另一方面,地区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加深。若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不是来自本地,那么就意味着由本地为外地抵扣进项税额,这可能会使本地政府觉得不划算,从而采取一些保护本地税收的措施,进而破坏整个市场的统一性。因此,地区间在税制、利益上的平衡也同样成为扩围改革中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之一。

2、制度。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的分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现行的分税制已不适于扩围的需求了。扩围改革后,增值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将达到60%左右。若继续按照原来的分配比例,地方的收入将大幅下降,这不但会给本不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也会徒增,同时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也将凸显。所以,构建一个新的税收分配制度是此次改革的一项重要难题。

3、增值税的征管问题。营业税的征收主要是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增值税则由国家税务局征收,地方参与分成。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后,中央与地方原有的事权与财权的分配已不再适合目前的税收环境。中央和地方如何安排各自的征管职责和权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另外,这次参与改革的服务业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改革后很多企业仅能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让然无法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并且,在改革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法纳税人利用改革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偷逃税款。所以,增值税扩围后的征管也毫无疑问的成为难题之一。

五、建议

1、协调各方的利益。扩围改革会带来地区间的税制差异和行业及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差距,进而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在改革的同时尽量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以使改革能顺利地进展。试点文件中也有相应的措施,如,在不同地区之间,纳税地点和适用税种,以纳税人机构所在地作为基本判定标准。

2、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营业税改增值税必然要涉及财政体制与分配制度的调整。只有在协调好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基础上,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进行才能得到保障。中央与地方的3:1的增值税分配比例应下调,使地方在丧失部分营业税收入时,能从增值税收入中获得一些补偿,让地方的财政不至于在改革时面临很大的压力。分配时,也要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不仅要根据各地征收的增值税数额,还要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等因素。其基本指导思想是,把地方税收的职能同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财权与事权的关系。

3、加强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设。在增值税改营业税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一些不法的行为产生,如偷漏税等,而这些行为也必将成为扩围改革的阻力。例如,加强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管理;对抵扣增值税的发票实行清单管理;运用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对相关票据进行审核,防止骗抵税款。从更深层次来说,税务机关应不断改进管理办法,要从单纯的票据管理过渡到对税源的监管。另外,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只有征管人员的职业水平上升了,才能保证越来越完善且现代化的税收征管制度得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怡建、李天祥.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财政收入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2011年第9期

[2]孙钢.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J],地方财政与研究,2011.2年第2期

[3]李晓明.增值税扩围改革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418期

上一篇:浅析水质监测工作 下一篇:对英国普通法的历史线索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