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时间:2022-10-23 04:03:49

初中化学教学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我就此给出一些建议。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

情境可以是一个魔术,如“烧不坏的手帕”蘸有酒精的手帕点燃后却没有烧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加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情境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我提出问题:“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顺利完成了物质的量的教学。

1.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查阅一些课外资料,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体验不断被强化,也就逐渐树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这样,遇上难事就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碰上失败就会当成是需要作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2.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促使学生喜欢化学、赞赏化学。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3.通过环境教学,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当今世界上最关注的问题是: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能源问题。化学老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涉及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教育。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空气的教学中,涉及了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的教学,在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金属的腐蚀等内容的教学中,我举出大量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学,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将会产生“温室效应”,根据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加倍以后将使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增加2―3℃,极地海冰融化,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降水过程也将增加,而且分布并不均匀,随之而来的全球生态系统也将产生巨大的改变。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与人口增多、工业生产排放、地球绿色植被减少有关。如果当今社会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不解决,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懂得了控制人口增长、处理工业废气排放、进行环境绿化的重要性。

4.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必须服务于实践。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化学来源于实践又必须服务于实践。

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的环节。如:在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氧气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懂得了氧气的性质,更让学生明白了氧气的用途。通过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中,一一领会了氧气的作用,氧气的作用无处不在。又如在学习甲烷这一课时,涉及了沼气的运用,我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专门举行了一次参观本地一个文明村的沼气池建设及沼气的运用实况,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感受了沼气的运用的好处,从而产生了努力学习化学,今后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志向。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形成创新能力。

上一篇:善始善终 第8期 下一篇:新课改后物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