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应具备“三有”

时间:2022-06-22 12:54:15

高三语文教学应具备“三有”

摘 要: 高三语文教学要做到“三有”:有魂、有根、有人,教师的教学就有了灵魂,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阳光和激情。高三语文教学实现“三有”的途径主要有三:登高望远,建立立体的全方位语文教学视角;开放多元,建设流动生成的语文课堂;民主平等,开展师生间积极的对话交流。

关键词: 高三语文教学 “三有” 实现途径

高三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的语文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用好,密切课堂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习空间,将语文学习的生活意义和育人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语文教学“三有”释要

(一)有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三语文教学不能背离这一点,离开了这一点,语文就不姓“语”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重指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及“将会怎样去学”,这四个问题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高三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二)有根。

语文教学要植根社会生活。高三语文教学要与发展的现实世界同呼吸。语文教学所选取的材料记录了人类劳动智慧和思想智慧,是社会生活的万花筒;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探讨发现不断丰富的语言世界所反映社会的变革,如新行业、新思维、新发明、新生活所带来的新词汇、新概念。语文教学还要适应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吸收借鉴文字材料中、生活中多元立体的思维智慧。

(三)有人。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高三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丰富多样的生活世界,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要特别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独特、多元的反应,于潜移默化中,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变成学生内在的个人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实现“三有”的途径

(一)登高望远,建立立体的全方位语文教学视角。

高三语文教学要给自己装上多棱镜,全方位地观察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层面。要使语文焕发出强有力的生命活力,就必须把自己的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以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决定语文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文化积淀,实现质量全面提高。

2.教学过程层面。高三语文教学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停留在对语言材料的零星分析上面,而应深入到具有真正实践意义的操作上去。这样的语文才是一个大写的“语文”。教室里的学习固然重要,而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识的消化、巩固,能力的提高,同样非常重要。

(二)开放多元,建设流动生成的语文课堂。

高三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中老师一叶障目,过分机械训练,课堂静止无生机的现象仍然存在。其实,豁达一点,登高望远,便可以从有限的时空中发掘到无限广袤的人类思想智慧。教师主动引入源头活水,语文课堂自然会流动生成。

1.教学目标多元。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从三个维度具体展开,改变了单纯从知识技能一个维度制定目标的倾向;二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三是重视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精神哺育功能。高三语文教学要紧扣这三点要求,把目光放远,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尊重每个个体的主体性,倡导协商式的共同心理建构,使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并挖掘出创造性潜力。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

2.校本教材开发多元。一切有语言交际的场合都能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都可以转化为教学的活材料,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接。在阅读与写作两个重点板块上进行校本化教学的空间很多。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增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调查、实践,积累鲜活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世界周刊等电视栏目,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悲天惜民的情怀。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学生自然会增强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文章。

(三)民主平等,开展师生间积极的对话交流。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文化认同,而且要让其成为民主社会的一员,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负责任、积极主动的民主社会的成员。因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1.赋予学生平等说话的权利,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条件和机会。说话的权利包括发言权、评价权、批判权。发言权是指学生未经教师示意而要求发言的权利。评价权是指学生可以当堂并当面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发表看法。

2.语文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戏唱三遍无人看”。教师遵循教学模式进行机械化的课堂操作,天长日久,再好的模式也会导致学生思想麻木,阻碍学生个性发展。语文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能只用某种“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或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思路和训练方式束缚学生的积极思维。

三、结语

高三语文教学能够做到有魂、有根、有神,不被分数遮蔽眼睛,教师的教学就有了灵魂,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阳光和激情。高三语文教学要姓“语”,不能姓“考”,当然也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大杂烩。高三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做文章,不能唯分数而动、唯考试而行,要以鲜明生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开展复习,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展开思想的翅膀自由翱翔,放开个性的歌喉纵情欢唱,在愉悦中提高认知水平,启智益思。

上一篇:对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 下一篇:高三语文总复习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