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建设

时间:2022-10-22 10:20:57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建设

一、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分析

最近几年,在国内外,治理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字眼。国内外学者对于治理一词的研究较为深入:第一,治理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等各个层次领域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第二,和统治相比,治理的主体除了公共机构以外,还可能是社会中的一些私人部门,或是公民个人。第三,治理的机制即可正式,又可非正式,只要治理的机制您能够保证公共机构、私人部门与个人共同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即可。因此,治理一词已然渗透着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思想。

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国企廉政监督方面所构建的机制根本没有将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人治理念纳入其中,仅是一个统治模型。和国外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的构建相比较,我国所构建的机制不完善,没有将社会监督等考虑在内。同时,由于我国的廉政监督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国企相关部门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使得我国国企廉政建设无法有效开展。下面,本文将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国企廉政监督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

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国企廉政监督机制的主要问题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国企廉政监督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我国国企廉政监督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集权体制存在弊端,权利滋生腐败。

长期以来,我国都实行领导集权体制。但是,集权制存在着弊端。因为集权制下权利过大,且缺乏自我激励性和自我反省性,所以这种弊端就直接滋生了腐败。因为我国国企实行垂直领导机制,相关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利作出了一些不利于国企廉政监督建设的行为,且这些行为所受到的制约性极小,直接导致了腐败现象。因此,集权是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

第二,监督存在弱化现象。

很多有监督权的人员在行使监督权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理直气壮的进行监督,常常产生妥协行为,没有尽职尽责,也就导致了我国国企监督弱化。并且,很多人员虽然在工作中有偏差,但是惩处力度很小,根本达不到惩罚的目的,因此,使得监督弱化愈演愈烈。因此,国企监督一定要设置一个具有独立权威的机构,这一才能和当前的廉政建设相一致。

第三,监督存在局限性,群众缺乏监督意识。

现阶段,由于我国国企廉政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局限性,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具有民众广泛参与监督的平台,群众无法行使监督权。加之群众本身的监督意识薄弱,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廉政监督建设,使得我国国企在监督方面漏洞百出。

三、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如何建设国企廉政监督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国企廉政监督机制在权利的运行、监督弱化以及监督意识等方面存在着漏洞,显然不能够满足我国国企事业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一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避免国企权利在执行过程中滋生腐败,也要强化监督,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针对此,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委托角度。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委托为视角,对公共权利的运行实施委托,可以有效避免腐败现象。因此,我们要对以往的委托关系进行改进,主要有:

一是委托人的选择要严格。在选拔国企公务员时,要依据相关要求和规定按才选人,将有用的人才引进国企。同时,就工作表现好的员工要进行奖励,予以他们优先晋升的机会,给他们个人成就感。

二是增加员工薪资待遇。很多时候,员工因为工资很低,就会将腐败变成一种谋生方法。针对此,一定要以精简行政机构为前提,注重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正税养廉”举措。通过该举措不但减小了腐败的机会成本,还可以提高国企及其员工的工资,为国企人员的生活提供尽可能充足的物质保障。

三是完善国企人员养老医疗保障机制。对于国企人员的腐败行为,一经发现,就可以开除公职。同时,将其退休养老及医疗保障的权利取消。这样,就会使国企人员在工作时,尽职尽责,不会冒着风险去开展腐败活动。

第二,反腐败机构角度。

上面已经提到,我国国企监督存在弱化现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就是设置具有独立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反腐败机构,有效地制止腐败现象,从而使得国企廉政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开展。

其中,反腐败机构所具备的独立权威性是指,该机构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办案时不可受其他机构的影响,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干预。并且,在财政上,反腐败机构也要具有独立性,从而可以不受政府部门的财政制约。另外,在人员安排上,反腐败机构人员的人事安排不需受到当地国企人事部门的牵制,直接对其负责人负责。

第三,群众监督角度。

因为我国目前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不完善,群众缺乏监督意识,无法有效的行使监督权。因此,一定要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民主监督,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让群众广泛参与国企廉政监督建设,引发群众自发地行使知情权与表达权。通过群众监督战胜腐败,为我国国企廉政监督建设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我国要对现行的国企廉政监督机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找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监督弱化、腐败滋生以及监督意识弱化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促使我国国企廉政监督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晋城煤业集团)

上一篇:大理苍洱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 下一篇:路桥施工企业的留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