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选择

时间:2022-10-22 09:43:00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选择

马克・福斯特,埃森哲的全球总裁,他曾说:“全球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但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理解全球化对经济区域的影响。多极世界的崛起迫使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没有人敢说自己能在变革中永保优势。变革无处不在,每天都有始料未及之感。”虽然这不是针对近期的金融危机而言,但是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当前的状况,优势总是会调转船头的。

迅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正创造出自己的商业巨人。比如韩国的三星、中国的华为和印度的塔塔。金融风暴发生后,西方世界更是惊呼,新兴市场的企业很可能趁此机会扩张,介入原本只有“他们”才拥有的市场和领域。

随着市场规则的改变,这些公司是选择追随西方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发展轨迹还是另辟蹊径?

多维度世界的五个方面

著名的咨询企业埃森折,给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定位是指总部位于新兴市场、业务遍布多个国家。

目前,已有超过70家这样的公司位列财富全球500强,10年它们扩张了350%。多维度世界的特点是各领域之间更大的经济依存性:

・资本

快速成长的新兴经济体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源泉和金融投资的对象。

・人才

有利的人口结构刺激新兴市场就业队伍的快速增长。

・资源

对能源、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日益激烈的竞争。

・新消费者

收入的快速增长催生新兴市场10亿新消费者。

・创新

新兴经济体创新和专业化新集群的出现。

EMMs经常在上述方面较发达市场的跨国公司更胜一筹。很可能是因为在条件更困难的母国市场拥有的经验使它们在应对其他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时游刃有余。

另外,由于扎根本土经济,EMMS也有着强烈的本土文化感,这一点贯穿于它们的一切行为中。无论在寻求海外侨胞(散居在母国之外的人)的技能,还是在培养本土人才,或使产品和服务迎合本地的消费习惯方面都是如此。EMMs一个显著的长处就是即使发展得很大,它们还是能够保持小公司的形式和感觉。

EMMs通过自己的方式成长,他们似乎对由文化和地理差异引起的消费习惯差别尤为敏感,因此他们很容易改变产品和品牌战略以成功渗透新的市场,却与由此原因更偏向于选择相邻的市场作为发展目标。

“金砖四国”之外

虽然大多数财富500强或其他榜单上的最大新兴市场公司来自金砖四国(BRlC),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遍布在世界版图之上的类似的公司,如墨西哥、马来西亚的Petronas、波兰的PKN Orlen Group、沙特、泰国(PTT)和土耳其的Koc,控股。这些大型公司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包括东欧、北非、南非、西亚和拉美,当然,还有来自中东地区的很多企业。

所有制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国际扩张方式。

在财富500强中的70个新兴市场公司里面,约五分之一是国有企业。在能源公司中,国有制现象尤其普遍。显著的例子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SaudiAramco)、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和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强,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越南开始力捧专注于国际化运作的国家旗帜,协调同行业的多个国有企业组成战略性经济集团,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剥离,一些公司由国家继续控股,而另一些则实施全面或部分私有化。

如果是私有或家族企业,与发达市场同行相比,这些公司不必承受追求可观投资回报的压力。比如巴西的Votorantim集团和埃及的Orascom集团。都有着家族所有制的历史,在海外扩张时也许更青睐直接收购,从而避免失去对运营的控制权。

当然,这些所有制结构有时也会阻碍国际扩张,例如,缺乏透明度将招致西方政府采取保护主义的立场,或是打击全球投资者的热情。另外一个风险在于政府或家族所有者直接干预管理,可能导致商业策略偏离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轨道。

EMMs是如何崛起的

近年来,融资更加便利、贸易及投资自由化、信息和沟通技术长足进步,这些都赋予雄心勃勃的新兴市场跨国公司更大的动作空间。

我们知道的是,尽管行业分布广泛,但最能制造EMMS还是资源行业。例如,主要的新兴市场能源公司一常被称为“新七姐妹”,几乎控制着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三分之一,以及超过三分之一的油气储备;南美的许多公司则秉持农业传统,经营食品加工及相关行业。现在,这些公司有了介入全球金融业及其他产业的机会。

研究表明,下列条件可能是造成EMMS快速发展的原因:

・经济自由化和开放的深化

新兴经济体和企业目前的发展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系列历史性的转折点。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新兴市场选择了国有经济自由化的道路,并推行市场经济。

经济自由化使新兴市场和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加强。尽管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停滞不前,许多国家还是完成了地区性及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南美的南方共同市场和东盟以及欧盟东扩进一步加强了新兴市场与更广泛的世界经济、以及新兴市场之间的联系。

积极解除控制投资流向的政策和监管壁垒也将EMMs从锁链中解放出来。过去,新兴市场控制着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保障稳定,有些国家至今还这么做。但随着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根基日益稳固,规则已能够放宽。

・新的市场的产生

全球化为传统跨国公司制造机会和市场,也给EMMs带来了同样的可能性。一位企业家这样说:“全球化使新兴市场向世界开放,同时也将世界带向新兴市场。”EMMs通过开放获得了技术,有机会学得更快、延展供应链并服务于更广地域的市场。

2003年,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新兴经济体,占全FDI存量的26%,而1 990年这一数字是21%。对内投资同样加速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本土公司和个人能够接触到海外的人才、技术、资本和管理实践。与发达市场跨国公司的竞争有力提高了EMMs的运营水平,为迎接海外市场的挑战做好准备。

・更廉价的资本来源

巨大的贸易顺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高储蓄率以及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支撑着高水准的流动性,改善了公司融资条件。200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21.4%是指定用于海外股本投资的。

许多EMMs在本土市场享有的强大地位推动了它们的全球化策略。一些大的新兴经济体尽管还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却足够大,从而企业取得了海外扩张所需要的规模和资金。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新兴经济体人口众多,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它们的本土消费市场通常还处于婴儿期。印度的总消费量仍然少于人口不足其40%的西班牙。快速增长、雄心勃勃的公司可能很快就把本土市场的潜力挖尽了。对于在人口稳定,经济偏小的新兴国家――如智利、捷克共和国或韩国运营的公司来说,追求新市场的需要更大。

・国内成本的提高

成本是一成不变的话题,这也是全球制造中心不断转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EMMs全球型扩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能用相同的成本聘用到更优秀的人才。到目前为止,许多EMMs的商业模式停留在成本竞争上。然而,随着本国和海外竞争的加剧,利润率受到挤压,EMMs必须在价值链上捕捉更大部分,或转向更有利可图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将商业职能转移到其它地点不是EMMs通过海外扩张提升效率的唯一途径和影响。EMMs通常具备竞争性成本架构,当它们收购发达市场公司时,能够将这样的成本架构在更大规模上实现,从而实现成本协同效应。塔塔集团收购英荷钢铁集团(Corus)后,将其较低的钢铁改型成本模式推广到Corus。

不论全球化的结果是否为人所乐见,但市场的趋势却无法逆转。EMMs势必影响未来行业趋势,发达市场跨国公司应当利用与它们的合作机会。持开放态度才能获得积极的结果。

上一篇:虚无缥缈的效率工资 下一篇:推平准基金,不如改革新股发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