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买保险

时间:2022-07-24 11:02:17

明明白白买保险

保险的核心功能是――对客观存在的未来风险进行转移,把不确定性损失转变成当初可以投入的微不足道的确定性成本。

请牢记:保险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不是赚钱的有效手段。把本该用于保障消费的资金用来投资保险市场理财,看似“有保险”,实则缺乏保障。

越没有钱,越需要让钱在日常风险(比如健康和意外伤害风险)面前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越需要在巨大风险事故(比如身故或重大疾病)面前同样产生“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买保险?答案其实只有一条:人生的风险无处不在。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如下的危险――如果你的死亡或伤残,将会给你的配偶、子女、父母或任何你希望保护的人带来经济困难,那么你就应该考虑购买人寿保险。

简单来说,如果你是独自生活的年轻人,几乎不需要寿险,除非你是父母的重要经济来源;双收入的丁克夫妇对于人寿保险可能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他们有房贷、车贷等较大的贷款时更是如此;子女年龄较小的家庭,则往往最需要购买人寿保险。

保险的公平交易

保险产品或保险计划的保障功能,比如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险,和生活中的雨伞、防盗门、备用轮胎……一样起着有备无患的作用。保险产品或保险计划的一些保障功能,有时也像万吨货轮上的救生艇一样,最好一生不用,但却不能不备。比如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身价”保险。

现阶段,保险公司普遍热推的保险产品往往以理财功能为主,这些产品里找不到我们应该常备的雨伞、防盗门和备用轮胎。而买保险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家庭和个人拥有必要的保障。

我们买到什么样的保险计划,保险公司就会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保障:

如果我们买到足够的意外伤害或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保险公司就会在我们蒙受突发的、外来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意外伤害的时候,按约定为我们提供意外伤害保障――支付由此产生的损失费用;

如果我们买到足够的住院费用保险和收入损失保险,保险公司就会在我们生病住院的时候,按约定为我们提供住院保障――支付由此产生的住院费用和补助费用;

如果我们买到足够的“身价”保险,保险公司就会在被保险人生命消失的时候,按约定为指定受益人提供身价保障――支付身故保险金……

Tips “高收入”人群最易忽视保障

根据专家分析,国内家庭年收入在35万元的这一群体具有较强的赚钱能力,财务展望指数最高,证明其对自己和家人的物质生活关注度较高,并乐于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财富增长。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精力大部分投入到事业上,难免会牺牲家庭,导致关爱指数走低。专家认为,亲情是任何一个群体不容忽视的,高收入人群应该关注和家人的沟通,从亲情中得到的快乐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表示,高收入者大都事业有成,但是工作忙碌,生活方式变化大,

“应酬性吸烟、饮酒、熬夜、危险运动爱好等习惯都意味着风险。”但目前这一群体风险认知指数最低,亟待提高个人风险意识。

有保险不等于有保障

从各种风险事故的出险频次来看,大大小小的意外伤害出险的频次,和大大小小的生病住院的出险频次,显然都要高于生命消失的出险频次。就像雨伞、防盗门、备用轮胎在一个家庭中的使用频次,一定高于救生艇的使用频次一样。救生艇,不能当雨伞用,也不能当防盗门或汽车备用轮胎来用。

如果每个人都买一个救生艇摆在家里当摆设,而对家里一直没有雨伞、没有防盗门、没有汽车备用轮胎的事实浑然不觉的话,谁都会认为这不正常。

但我相信,如果你马上盘点自己已经拥有的保险计划,一定不难发现,家里除了“救生艇”,也许真的就找不到“雨伞”、“防盗门”和“备用轮胎”。因为在你买保险时,正赶上保险公司热推以理财功能为主的保险产品,而这个产品,只携带了身价保障功能。所以,你所谓“有保险”,并不代表你拥有一份专业的、完善的、可以实现你的保险利益最大化的保险计划,而只代表你在“理财”的同时,顺便拥有了一个出险频次并不高的“身价保障”而已。

“白领”渴求更高层次的保险服务

国内“白领”阶层大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崇尚自我奋斗实现个人价值,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力。2008年对于寿险认知指数的下滑,从侧面说明白领阶层对目前市场上的保险营销状况或水平并不满意。要实现这一群体认知指数的提高,保险公司更应该建立高素质的理财规划团队。给予白领全方位的财务诊断咨询,而不仅仅是推销产品。

保险的三大功能

1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发生什么样的风险事故,为孩子所提供的足够的成长费用都不要出现问题。

这里破解的寿险秘密有两个,一个是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在平安阶段,通过寿险(或其他方式)为孩子准备专款专用的成长费用;另一个是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在风险阶段,通过自己足够的“身价险”保障,为孩子提供成长费用(请注意,这里也适用于老人的赡养费用)。

NOTICE

解决风险阶段孩子的成长费用问题,需要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通过投保身价险(而非孩子投保身价险或弱势家人投保身价险)来解决。

2 即使发生意外风险事故,即使发生健康风险事故,家人的生活品质也不希望因此而打折。

这里破解的寿险秘密是,当风险出现的时候,我们希望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终止带来的损失,可以由“身价险”保额来补偿;希望家庭成员收入减少或额外费用增加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由意外伤害保险、住院费用保障或收入损失补助保险来补偿。

NOTICE

一人的现实经济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现实投保重点。提供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成员,要比其他成员的保险计划多一个功能,就是身价险。

3 通过“让年轻的自己,养年老的自己”,来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最大的尊重与爱护。

这里破解的寿险秘密是,能享受到养老金的人,永远多于给家人提供“身价险”保险金的人。

身价保障解决的是“万一”的问题,而走入丧失赚钱能力的暮年,却是生命发展规律注定了的。

NOTICE

“让年轻的自己,养年老的自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投保寿险,是提早规划老年的最佳途径之一。

Tips “中产”更相信专业规划建议

家庭年收入在15-35万元之间的中产人群,对寿险专业建议的认知程度远远高于15万元以下的人群。

对此现象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内理财市场日渐火热,高收入人群对未来理财的信心指数也一路攀升,显示出很强的理财意愿。他们整体上对成熟化的理财方式很有信心,并乐于倾听专业人士的专业建议帮助自己做出准确判断。保险方面也是如此。

高收入人群专业认知指数高,进一步说明,这部分人群更认可寿险方面的专业建议能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财务规划理念,便于自身理

清财务需求。这种认可度高,其购买寿险的倾向性也更大。

拥有“保障”是保险的核心

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当风险事故发生、损失出现的时候能够获得足够的经济赔付,所以重点要落在“经济赔付”上。

对于同一个家庭来说,出险频次低的风险保障(比如孩子的身价险,或家庭坐享其他成员收入的家庭成员的身价险),应该在拥有其他保障的基础上,最后考虑或不考虑。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虽然某个风险事故的确出险频次低,但一旦出现,就会使这个家庭遭受永劫不复的灾难的话(比如家庭经济支柱的身价险),这个保障就要最先考虑。

绝大多数家庭所面临和经历的平安阶段,要远远超过风险阶段。从这个角度看拥有保障的先后顺序,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出险频次,另一个是损失程度。

结论 1

“健康险”和“意外险”因出险频次高、需要获得赔付的几率高,而须成为家庭保障计划的基础。

结论 2

“身价险”,作为家庭的救生艇,只属于家庭经济支柱,不属于坐享他人收入的家庭成员或没有经济收入能力的弦子。而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却属于所有家庭成员。养老险属于有经济来源的成年家庭成员。

Tips 30-40岁人群为保险公司“黄金客户”

在购买意向指数调查数据上显示,30-39岁群体得分最高,50岁以上人得分最低。

项目专家解释认为。30-39岁这一年龄阶段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阶段,很多人都选择在30岁左右“结婚生子”,此时,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发生意外,对整个家庭以及孩子人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这个阶段也是人生责任最重,保险需求最高的时期。

司空见惯的实例分析

Example 1 李先生,40岁,国家公务人员,已婚,身体健康,年稳定收入5万元左右。妻子39岁,小学教师,年收入2万元左右,儿子14岁读初中。家中的保障情况是:夫妻二人都有社保(医疗、养老),小孩在学校保了学平险,李先生最近购买7身价保障为20万元的投连险。

这个家庭有保险,关键时刻有救生艇,日常生活有雨伞,看似完善,但由于这个家庭把可以用来拥有完善的健康保障和意外伤害保障的资金,用来购买了以理财功能为主的保险产品,而一旦出现住院费用昂贵的风险事故,靠社保又不能足额或大额解决时,家庭的经济结构就可能被拖垮,有保险等于没保障。

Example 2 张先生30,某酒店领班经理,身体健康,年薪6万元,妻子24岁正在怀孕无固定收入,父母年迈多病需要经济援助。家庭保障情况为:全家人均无社保,家中唯一一张商业保单,是张先生最近买的身价保额为20万元的投连险。

张先生的家庭“有保险”,但由于“投连”以理财功能为主,只附带“身价保障”功能,家庭徒有“救生艇”,没有日常必须的雨伞。小的意外和健康风险,会使家庭生活品质打折。大的意外(不含身故)和健康风险,将把一家人的经济格局拖垮。有保险等于没保障。

Example 2 赵女士38岁,商场职员,身体健康,月薪1000~2000元,丈夫40岁,出租车司机,月薪2000~3000元,月还房贷1000元,儿子13岁读初中。家庭保障情况为:丈夫有社保,小孩有学平险,赵女士为自己购买了身价为10万元保额的投连险。

这个家庭“有保险”,但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工作风险系数最大,却没有身价保额。而赵女士的“身价险”无法解决日常意外和健康风险费用。家人的生活品质和孩子的成长费用缺乏保障。

谁该买第一张保单

北京开和迪咨询有限公司公布的“2008年(第二次)全国寿险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个人商业保险目前在城市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超过三分之一(38.3%)的家庭拥有人身保险保单,并且较2006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当前,市场上各类产品的拥有量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健康险(76.5%)、意外险(52.4%)和少儿险(51.6%)。

然而,保险专家告诉我们:“除非你的孩子是秀兰・邓波这样的天才童星,否则无需给孩子买人寿保险,至少不应该把寿险作为儿童投保的主要险种。”道理其实很简单:99%的孩子都不可能是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者,就保障需求而言,也就没有投保人寿保险的必要了。

就目前国内标准的三口之家做样板,家庭成员之间谁优先购买保险的顺序可参照右表。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如何不“闲置” 下一篇:12星座,新年财务规划实力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