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08:43:30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这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分析其对社会制度所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社会制度 影响

社会的进步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是通过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各国纷纷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概述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应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资源消耗日益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逐渐认识到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开始探索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必要性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无论对于哪个国家,都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①环境保护的要求;②资源紧缺的形势;③国际竞争的需要;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的需求。

3.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②从高能耗经济向节能经济转变,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从粗犷型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④从物质化经济向非物质化经济转变,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减少对于资源等物质资料的需求。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社会制度的影响

无论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从共性上说,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稳步发展。而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分别进行分析。

1.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充分认识到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存在不足和问题,推动了其对于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的调整,以现代市场经济代替了自由市场经济,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而科学技术取代生产资料成为第一生产力,则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例如,在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充分利用各自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新型科技手段,采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储电,安装自然通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和循环系统等方式,建设新型住宅,极大地节约了能源资源,也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破坏。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中的主导地位。虽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长远发展而言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其对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相对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言,承担的风险更小,而机遇则相对较大,因此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

2.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也是双面性的,因此需要政府管理人员的重视。前苏联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由于发展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导致了失败,甚至最终引起了国家的解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消亡;同样,阿根廷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外国资本,金融过度开放,最终也导致经济转型的失败。我国必须以这些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切实做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以我国的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虽然时间较短,在转变初期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准备充分,应对及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建立,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对于科学技术更加重视,经济增长方式也实现了粗犷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逐渐实现了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得社会更加稳定和繁荣。但是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较多的矛盾和不足,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进入产业链竞争,坚持“走出去”战略,不能一味固守加工组装的微薄利润;②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保障;④调节分配制度,做到公平公正,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引导消费。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有所差异的。但是归根到底,世界各国都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玲.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47-49.

[2]陈孝兵.论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理论学刊,2009,(8):47-51.

[3]王书升,尹璐,王辉.浅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1,(5):19-20.

上一篇:甬台温地区 “草根金融”的组织形式及规范研究 下一篇:数字化媒介引导下的企业品牌传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