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之教学

时间:2022-10-22 07:59:33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之教学

【摘要】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人们也逐渐熟悉,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迫在眉睫。在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独立能力;安全;评价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日益与人们的关系相密切,人们也逐渐熟悉起来,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取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迫在眉睫。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结合日常生活,努力克服信息技术枯燥单调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现将我日常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诉之笔端。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近几年中,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中收获颇多,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确定明确中学信息技术的培养方向。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保障。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门课程。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建立起一套以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新型教学体系,它需要在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

在实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密切联系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认识社会等问题。如八年级的练习题,我就在八年级的语文课文中筛选了一篇要求背诵的《陋室铭》让学生练习文档打字。要使中学信息技术不脱离它的实用性,必须弄清信息技术不同于计算机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讲计算机知识的学科本位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加强信息技术安全防范的教育

学生不太习惯这种机房上课的模式,同时对计算机又相当好奇,信息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现代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还很有限,让他们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难。安全问题也是网络教学工程中常碰到的,病毒、黑客对计算机的侵略会导致电脑死机、文件破坏或丢失,有的可能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方可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电脑游戏、电子小说、网络图片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诱惑会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这时作为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机器硬件和软件的管理,让学生必须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分辨利与弊、是与非,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人才,他们应该成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必须落实教育思想,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三维目标详细讲授网咯利与弊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成功杜绝不良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要适应新课程的特点

信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的三大能力。教学内容要适应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应采取相互学习启发教学式。信息技术的教学重视实际操作,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介绍的教法以适应课程的特点,如:幻灯片的制作,这是学生经常见到老师运用的,大家想知道老师是如何制作的,了解老师幕后的备课,怎样添加图片、数据、音乐、动画,怎样的有机合成,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教学,每次上课学生都是早早地到微机室等候,学生的上机操作热情更加高,有很多知识不用讲,他们在摸索中得到了答案,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记得让学生绘画的那一节,首先介绍了绘画工具中的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请学生自己大胆设想,看谁画的有创意,可围绕老师命的主题“夕阳西下”的主题进行绘画。要求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当学生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提示利用WINDOWS在文件中,学生很快掌握了,竟然有的学生还当起了“小老师”。

四、创新学生信息能力的评价模式

以卷面考试来判定能力的方法是不适合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而应采用基于项目与活动的考核为宜。考试内容60%是小制作,例如反映个人和小组兴趣的网页、幻灯、小报告,另外40%的内容是利用学生掌握的信息工具去查找一些知识的测验,例如在网上查找第几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是谁,举办城市是哪里,吉祥物是什么。通过这些能力的测试,能够让学生完成作品时产生成就感,逐步建立面向信息时代的自信心,同时也不再视考试为负担,从而为在今后学习中不断提高信息能力,为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过渡快,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学习提高中做信息技术学科的改革者、探索者、实践者,相信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将永无止境。

上一篇: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小论 下一篇:浅析初中生携带手机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