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呼唤回归本真

时间:2022-10-22 07:42:18

高中语文教学呼唤回归本真

【摘 要】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以人为本,努力创设高效快乐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状 回归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重视不够,认识偏颇。

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新高考的改革尝试,国家对中学语文改革可谓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然而社会甚至教育界本身对语文的轻视和误解仍然存在,加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一些学校或学生心目中语文仍被边缘化,基本处在“高级副科”的地位,除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课外鲜见读美文、谈语文的情景,语文学习时间被其他学科严重挤占。加上近年来高考试题本身的难度和灵活性在逐步加大,阅卷标准的杠杆调节,教学与考试的不太衔接,省均语文成绩与高考总分比例的不协调,也与高考大科地位不相称,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和失望。

2.兴趣不浓,负担过重。

毋庸置疑,中学生中不乏真正热爱语文的,但在高考的重压下,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在人心浮躁的氛围中,他们最后对语文不得不忍痛割爱了。更不必说其他对语文本来就兴趣不浓的学生,更是把语文当成应差的课程,排在“鸡肋”的位置。如果再遇到死板僵化、缺少创意、照本宣科的语文老师,那么只能恹恹欲睡,消极应对。其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不肯举手发言,课堂死气沉沉,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写起作文抓耳挠腮、苦不堪言。再加上“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使得学生负担过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江苏省政府“五严”的要求下,学校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学生为了应付其它学业和考试,往往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愿在语文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长此以往,导致兴趣淡化,能力下降。

3.重练轻读,高耗低效。

语文教师长期面对教学中的少慢差费和高耗低效而束手无策,或熟视无睹,面对各种语文课改模式的粉墨登场而莫衷一是。大家往往还受传统评价机制的影响,对贯彻落实新课改并不是信心十足,甚至担心新课改会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而不敢放手去做,不能认真围绕三维目标去实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情感陶冶,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考评成绩不落后,语文老师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拼命灌输。日练、月考、评议与试卷齐飞,学生只顾埋头做题,无暇抬头看天,高分低能。读没时间保证,写就少了源头活水,更不用说已被弱化了的听说训练了。

二、语文教学呼唤回归

纵观近几年江苏语文高考,考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和文化底蕴,高考作文更是加大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性观照、生命状态、青春思考、成长期待、生活态度等方面的考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回归语文本真,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容纳古今中外之胸襟,倡导“大语文”思想。

(一)以人为本,动静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根据学情,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可采用以动制静、动静结合的手段,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

1.坚持以生为本,突出一个“动”字。

认真开展课前三到五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课前准备,每次由一至三名学生组成演讲小组。形式不拘,可各自演讲,也可由一人主持,另两人演讲或朗诵或演唱,内容不限:经典美文、精短诗文、流行歌曲、相声小品、谜语故事、其他特长展示等,只要健康积极,给人以教育和启迪,能够张扬青春个性的都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青春活力、交流思想情感的舞台,让学生敢开口说,常开口说,最后达到能言善辩、自信潇洒的境界。课前演讲,贵在坚持,重在引导,利在学生,而要想说得好听,讲得精彩,并尽量脱稿演讲,课前必须广泛阅读,认真比较,精心选择取舍。学生的每一次精彩的演讲,都能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大有裨益,能使他们终身难忘。

2.坚持搞好“五个一”工程,增加积累,培养动手能力。

要学好语文,除了课堂上要求学生勤动笔,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完成课堂练习外,课外要求学生备好练笔本,每天坚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搞好“五个一”工程:每天写一篇可长可短的个性化日记,阅读欣赏一篇精美诗文并进行圈点勾画,鉴赏一首古典诗词,学习积累一组成语,摘抄一则励志故事或名人名言等写作素材。长期积累,以积促读,以读促写,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语文的源头活水就会汩汩滔滔。

3.激活课堂,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培养动脑能力。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强调,高考语文命题将依据课程标准,参照考试大纲,结合江苏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培养考生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内外的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鼓励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充分培养他们的求新求异能力,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活动,多给他们搭建一些活动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既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也不能管得过多,整齐划一。

(二)呼唤高效课堂,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呼唤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让学生快乐学语文,应加强课内外的互补和迁移,注重在综合实践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拓展语文空间,回归语文本真。

语文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在引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特别关注活动过程,即关注语文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训练过程。要提前布置,灵活多样,指点得法,相互交流,及时反馈和评价。

(三)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凸显语文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

1.把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往往各自为阵,支离破碎,缺乏科学有序的系统训练,对教学大纲和中高考考纲研究把握不够精准,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训练。存在得过且过、应差了事的现象。我们必须因人、因校制宜,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重视教材中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的收集、筛选和积累,使作文早日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端正文风,引导学生叙写真我,抒发真情。

近年来,受满分作文、优秀作文等书刊影响,应考宝典、高分秘笈等满天飞,专家指津、名师支招弄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综观学生平时的作文和高考考场作文,仿作套作,矫情做作,言不由衷,概念化、脸谱化、公式化、低幼化等现象普遍存在。江苏高考语文权威专家何永康教授多次大声疾呼,中语界对此要加以引导,矫枉过正,甚至用连续三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杠杆进行调节,通过设置命题和制订阅卷标准等手段,坚决纠正作文教学中的不正之风和不良习气,让抒写真情实感的健康作文脱颖而出,而将那些充斥假大空的低劣作文打入地狱。

为落实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方式,努力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综合素质,做一个学生心灵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

上一篇:名师高效作文教学模式探微 下一篇:重视数学练习多元化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